近日,據河南地方媒體“金水路7號站”報道,河南南陽一家三甲醫院跨省建醫養中心,單間每月4500元,引起不少關注。對此,還有人留言評論道:康養大有可為。
據了解,這家醫院就是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南陽市二院”),其前身為1925年西方基督教徒開辦的一個診所。曾于2017年5月通過國家胸痛中心總部認證。醫院現有省、市級重點專科12個,開放床位2557張,通過興建鴨河工區醫院、海南五指山醫院等,逐步形成了應對老齡化時代的醫療康養集團化醫療體系。
而此次的醫養中心,便是依托南陽市二院在海南的一家分院而設。醫院位于有著“翡翠山城”之稱的海南省五指山市,是在原暢好農場醫院基礎上成立的二級公立綜合醫院,即五指山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據悉,該院不僅是五指山市人民政府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還是河南省南陽市二院醫療集團投資6億元,按照二級甲等醫院標準打造的集中西醫療、康復、養老、旅游等為一體的高品質、精細化國際醫養中心。該院規劃設置醫療床位300張,養老床位1000張,已于11月16日試營業。
實際上,隨著國家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人的醫療、養老問題凸顯,同時也為了讓醫院的醫療、養老有更好的發展空間,早在2016年,南陽市二院就著手布局“醫養”,對海南省多個市縣進行考察,最終將目光投向了五指山。
于是,2018年,南陽市二院與五指山市政府建立合作關系,開始籌建醫院,并于2019年4月在原暢好農場醫院基礎上正式掛牌成立五指山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也就是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五指山分院。
當時,據報道,新院址落成后,該醫院將成為該市首家大專科、小綜合為特色的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而為了推動醫院的建設發展,每一年南陽市二院都會選派一支醫療團隊來此工作。
此外,據河南經濟報報道,五指山醫院的興建,是地處中原腹地的南陽醫療走出盆地、面向全國的一個標志事件。此前,南陽市二院已投資興建多家醫院,這些醫院的定位,無一例外都是“健康醫療、養生養老相結合”的綜合性醫院,具有明顯的“醫養一體化”標簽。
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或大有可為
根據《2021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截至2021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8.9%;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4.2%。與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增加了0.2個百分點,65周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則增加了0.7個百分點。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以老年人為代表的群體對醫療、康復、養老的需求日益增加。在7月21日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推進醫養結合是優化老年健康和養老服務供給的重要舉措,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增強老年人獲得感和滿意度的重要途徑。
同時,《指導意見》還指出,支持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支持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二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轉型,開展康復、護理以及醫養結合服務。
實際上,這并非國家首次提及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轉型。據看醫界了解,2021年6月,國家衛健委、財政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印發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意見的通知》,便提出,推動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部分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為康復醫院。
今年4月,國家衛健委印發《醫養結合示范項目工作方案》,還對農村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給予了特別關注。《方案》明確,推進農村地區醫養結合,有條件的地區實現鄉鎮衛生院與敬老院、村衛生室與農村幸福院統籌規劃、毗鄰建設。
據看醫界了解,為了破解老年人的醫療、養老難題,目前已有多地走在了探索新型養老模式的前列。早些年,湖南省長沙縣果園鎮首創的以衛生院“嵌入”敬老院,形成“兩院一體”的新發展模式,還成功被列為湖南省鄉鎮衛生院的醫改典型案例。
另以北京為例,作為推動公立醫療機構轉型的“實踐派”,自2016年起,北京就在政策的推動下,開始分批推進公立醫療機構轉型康復醫院。2019年以來,北京市先后已有17家公立轉型醫療機構,達到二級康復醫院標準,僅今年通報的就有11家。
在安徽,前不久,長三角醫養結合區域中心(合肥廬江)項目(一期)主體工程啟動施工招標,根據公告,該項目為新建綜合醫院,設置床位2000張,其中醫療床位1000張,養老床位1000張。據合肥日報報道,該項目的實施,將有利于推動長三角優質資源向安徽整合和流動,提升區域老年醫學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醫療服務技術水平,發揮其“立足合肥、服務全省、輻射周邊”的作用。
從既有政策和行業現象看,醫養結合服務模式越來越受到國家和地方的重視。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會有更多的二級以下醫療機構批量轉型康復、開展養老服務,未來康養產業或大有可為。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