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保健福祉部27日宣布,由于實習和住院醫生的集體辭職離崗行動,國民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脅,為迅速填補由此產生的醫療空白,從即日起將對護士的業務范圍進行調整,大型綜合醫院院長從當天起可根據護士的熟練度和資格等設定護士的業務范圍。
隨著韓國的實習和住院醫生集體辭職離崗行動進入第9天,韓國的醫療缺口越來越大,很多大型綜合醫院不得不讓護士承擔部分醫生的工作。
保健福祉部同時通報稱,該項護士業務調整方案將在政府發布的保健醫療災難預警維持在最高級“嚴重級”時施行,結束時間將另行通知。
據悉,為應對實習和住院醫生集體辭職離崗的行動,韓國政府已于本月23日將保健醫療災難預警級別提升至最高級“嚴重級”。
超萬名實習和住院醫生辭職
韓國15家醫院手術量減少約五成
韓國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為反對政府擴招醫學生發起的“辭職潮”已持續一周,范圍出現擴大跡象,一些醫學畢業生甚至放棄聘用合同。韓國政府26日呼吁參加集體辭職行動的醫生盡快返崗,承諾對在2月29日之前返崗者免予追責。
依據韓國衛生部門說法,如果3月1日之前未按政府要求返崗,將面臨行醫執照吊銷至少三個月等處罰。
政府數據顯示,截至26日,韓國已有10034名實習和住院醫生遞交辭職報告,占全國實習和住院醫生總數的約77%,其中9006人已經離崗。
據韓聯社報道,受“辭職潮”影響,首都圈幾家大醫院把手術和診療量減半,同時安排已完成住院醫培訓、正接受專科培訓的醫生填補空缺。
然而,這些醫院的專科培訓醫生目前也出現準備集體離崗的跡象,預計到本月28日至29日初現規模。在首都圈以外的光州朝鮮大學醫院,即將續聘的14名專科培訓醫生中12人放棄聘書,決定下月離院。
另外,在首都圈最大醫院之一的首爾大學醫院,考核合格的實習醫生中約80%至90%不打算與院方簽聘書。
韓國衛生部門預計,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韓國社會對醫療資源的需求將日益增長,醫生缺口擴大。為此,韓國政府本月早些時候宣布,2025學年高校醫學院招生規模將由現階段的3058人增至5058人。
民調機構“蓋洛普韓國”16日發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76%的民眾支持擴招計劃。但醫生團體和醫學院學生強烈反對擴招計劃,稱此舉將引發過度醫療,使醫保系統資金緊張。批評人士指出,醫療界人員實際擔心擴招導致他們收入減少。
隨著“辭職潮”蔓延,韓國多家醫院人手短缺、運轉困難,政府已把全國醫療系統危機級別提升至最高級“嚴重”。同時,韓國國防部開放軍隊醫院,為民眾提供醫療服務。
韓國政府25日決定向衛生部門派遣檢察官,準備對拒絕返崗的辭職醫生訴諸法律。
根據韓國法律,如果醫生未按政府要求返崗,將面臨禁止行醫最多一年的處罰,情節嚴重者最高可判三年監禁。對于被判監禁、延期宣判或緩刑的醫生,可吊銷行醫執照。
醫政“互剛”,民眾“遭殃”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醫界與政府的“互剛”已經引發了醫療系統的混亂。
據悉,截至23日下午6時,醫界罷診受害者舉報中心收到新增舉報共38件,包括醫院推遲手術(31件)、拒絕接診(3件)、取消診療預約(2件)、推遲住院(2件)。
韓聯社消息稱,本月23日,韓國大田市一名80多歲患者心跳驟停,在救護車移送過程中,急救人員用電話聯系可接收病人的醫院,但因醫院無病床、無專業醫療人員、無法醫治重癥患者等理由,7家醫院拒絕接收病人。待救護車最終抵達大田市一家大學醫院急診室時,患者已身亡。
韓國保健福祉部第二次官樸敏守2月27日在“應對醫生集體行動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會議”后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在實習和住院醫生集體辭職離崗行動開始后,綜合醫院的新增住院患者減少了24%,其中15家醫院的手術件數減少了約50%。
顯然,醫療混亂的后果正由韓國無數的病患背負,一些人失去了就醫的機會,一些人則永遠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盡管韓國政府已經決定向普通公眾開放12家軍醫院的急診室,還與消防廳合作,維持應急醫療體系的運轉。但是醫生集體罷工一旦長期化,醫療體系恐將陷入癱瘓,最終受苦受難的還是可憐的病人。
此外,2月27日,韓國政府宣布將于本周對50家大型綜合醫院展開現場檢查,從3月起對未復崗的實習和住院醫生采取吊銷醫師執照3個月以上及相關司法措施。
這種“雷霆”手段不免得引發大眾的擔憂——如果大量醫生被吊銷執照后,韓國的醫療體系如何維護運轉?醫生與護士工作性質并不相同,護士是否有能力承擔醫生的業務?
當前,這些皆是未知。
不過,最終為這一切未知風險買單的只有無辜的病患。最后,希望這場鬧劇早日落幕,讓最無辜的患者病有所醫,醫有所靠。
(文章來源于HC3i數字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