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質生產力正在推動醫療健康行業變革。而在醫療新質生產力的浪潮中,一股新生力量正在崛起——作為中國領先的知識服務提供商,知網正以其創新的服務和產品,為醫療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提及知網,醫療行業從業者并不陌生。醫務人員在汲取知識、開展科研工作過程中,免不了用知網檢索文獻。然而,正是因為知識服務、數字出版的角色過于深入人心,知網過往在醫療衛生系統全鏈條上,邊界比較明顯。
對于如何突破邊界,躬身入局醫療健康領域,同方知網醫衛產品事業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付海強坦言「存在不小挑戰」,但更多是信心和決心。
付海強告訴健康界,醫療領域被中國知網視為值得長期持續深耕的最核心領域之一,因為這是一個高知人群聚集、重視知識權威性,且從業者擁有終身學習習慣的領域。而正由于知識服務是中國知網的傳統優勢,因此知網應該在醫療領域深耕,并能產生很好的價值。
作為一家以數據與技術雙輪驅動的知識服務提供商,中國知網如何基于其核心優勢,在實現自身生態拓展、業務突破的同時,為醫療衛生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力?
同方知網醫衛產品事業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付海強
從知識服務
向智能增值、大模型賽道拓展
曾經,知識傳播速度慢、共享效率低,是全球學術界的共同難題。很長一段時間里,學者做學術主要靠泡圖書館,海量閱讀文獻,把需要摘錄的內容抄到索引卡上,供寫論文時參考引用。
直到1995年,中國知網于清華大學創立,給學術界帶來全新氣象。從1999年中國知網正式建立起,很快發展為以數據與技術雙輪驅動的知識服務提供商,匯聚了數量龐大的學術期刊、專li、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等資源。
聚焦醫療衛生領域,中國知網打造了中國醫院知識總庫,20年間先后服務了3000多家醫療機構。付海強介紹,醫務人員除了開展科研時可從知識總庫查找資料,在臨床診療工作中遇到比較罕見、棘手病例時,也可從中尋找診療方案,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豐富知識、提升能力。
時代在變革,中國知網面臨規模擴大化、持續高質量發展問題,勢必要走出以往擅長的知識服務領域,在新的業態尋求突破。
面對人工智能與數據要素的發展機遇,中國知網緊跟時代步伐,創新產品形態與服務模式。付海強告訴健康界,中國知網于2020年加入中國核工業集團,正在從知識服務賽道,向智能增值、大模型應用方向拓展。
在智能增值賽道上,中國知網面向具體醫療場景更進一步,推出了針對醫院的臨床診療決策支持系統CDSS,針對藥企的藥物警戒監測系統,以及腫瘤防治數智化平臺等。付海強介紹,今后知網還將規劃推出基于知網優勢的「數智化」病案質控、單病種質控、VTE防治管理等工具,針對智慧醫院建設進行全鏈條、全生態、全方位賦能。
在大模型的賽道上,中國知網和國內頂級醫院合作,基于學術文獻、專家診療經驗,打造全病種診療路徑、診療推薦及診療判斷大模型。他表示,未來將跟更多有優勢學科的醫院合作研發專病模型,希望實現每個病例都有專病路徑進行校驗的理想化狀態。
值得關注的是,在醫療大模型應用方面,中國知網已經實現兒科輔助診療大模型的重點突破;在「腫瘤防治數智化平臺」的建設上,通過宣教、篩查、診療、隨訪和質控管理等功能可打通基層衛生早篩「一張網」。
在2024年4月26日成功召開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論壇暨華為·知網大模型生態合作伙伴大會上,兒科輔助診療大模型、腫瘤防治數智化平臺正式發布,為醫療信息化領域的人工智能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
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論壇暨華為·知網大模型生態合作伙伴大會上,舉行了「華知大模型生態合作伙伴計劃」首批合作伙伴簽約儀式
填補國內兒科智能診療領域空白
對于大模型的應用,語料質量高低至關重要。付海強介紹,中國知網最大優勢就在于擁有海量高質量學術文獻作為訓練語料,且文獻資料是源源不斷、持續補充的,可始終保持其先進性。
知網與權威醫療機構合作,獲取院內真實數據以及專家診療經驗作為語料數據,確保大模型的實用性。以「兒科輔助診療大模型」為例,該模型由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中國知網和北京思普科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開發。大模型數據來源包括院內脫敏后的真實世界數據、學術文獻數據以及專家診療經驗。
付海強表示,兒科輔助診療大模型可供「智能輔診」「醫療院校教學」「醫師規范培訓」「醫師日常學習」等應用。通過輔助診療、典型病例引導式問答與病例輔助解讀等功能,極大地提升疾病診斷效率和準確性。
兒科輔助診療大模型
全方面提升醫院腫瘤防治能力
「強基層」是近年來我國醫改工作的「重頭戲」。在國家衛生健康委于2021年發布的《「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提出縣醫院應重點提升腫瘤、神經、心血管、呼吸和感染性疾病等專科疾病防治能力。
癌癥是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一類疾病,已成為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通過信息化支撐,加快促進縣域腫瘤防治中心建設,讓腫瘤治療實現同質化、規范化、標準化,成為縣醫院當前的一個重要任務。
但是問題在于,基層衛生資源配置低、利用率差,基層醫療質量達不到患者的期望值,患者嚴重流失的同時,意味著無法吸納更多資金進行提質發展,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如何能讓患者信任縣醫院的醫療水平,愿意選擇去縣醫院就診,提升縣醫院的服務能力以及品牌和形象勢在必行。」付海強指出。
為此,中國知網研發了「腫瘤防治數智化平臺」,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通過移動端應用與平臺聯動,完善從癌癥預防、高危人群篩查到早期診斷、全流程隨訪的防治體系。基于海量醫學數據、數據加工技術、知識圖譜、醫藥領域大模型等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能力,「腫瘤防治數智化平臺」可幫助醫療機構實現院內工作的動態化管理,優化腫瘤的篩查、診斷、報告、登記、治療、轉診、追蹤和隨訪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從而建立集預防、治療、康復為一體的腫瘤疾病健康管理體系,逐步實現腫瘤疾病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信息化。
「這個平臺并非一套信息化軟件,而是通過平臺的建設,以及專科建設的相關幫扶和指導,全面提升縣醫院腫瘤防治綜合能力」,付海強介紹,依循《縣域腫瘤防治中心建估標準》(T/CAWAORG010-2023)進行基礎功能設計,可以全面支撐醫院的縣域腫瘤防治中心建設評審要求。
針對健康人群、腫瘤風險人群及確診人群共三類人群的通用宣教
服務「健康中國戰略」
彰顯央企擔當
作為央企子企業,中國知網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聚焦提高基層醫療服務精準度,優化醫療資源合理配置,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兒科輔助診療大模型、腫瘤防治數智化平臺及臨床輔助診療決策系統的落地,是中國知網為賦能醫療新質生產力而做的努力,是踐行企業責任和社會擔當真實體現。這些產品不僅大幅提升了醫院的診療服務能力,還從慢病、癌癥等疾病的早篩早治方面入手,提高了患者早發現早治療的防控意識,從患者需求著手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據他介紹,縣域腫瘤防治聯盟目前有500多家會員單位,其中一半以上已經按照《縣域腫瘤防治中心評估標準》(T/CAWAORG010-2023)在建。「腫瘤防治數智化平臺」發布短短三個多月時間里,已有數十家縣級醫院啟動腫瘤專科能力提升計劃,「證明大家對這種賦能模式和這套信息化系統是認可的,且已經形成批量化引入的趨勢」。
付海強表示,未來將在醫療健康系統全鏈條中持續探索,不論是在醫院精細化管理、醫生臨床診療水平提升,還是在患者尋醫問藥便捷化服務當中,貢獻更多中國知網智慧和力量。
(文章來源于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