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浙江省醫保局發布《關于醫用耗材生產(供應)企業解除配送關系事項的公示》,擬一次性解除549組醫用耗材配送關系!
從名單來看,被解除關系的主要是浙江省內配送企業,多家醫藥流通巨頭旗下的大批子公司也在其列:
如國藥器械(浙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控股浙江有限公司、國藥控股溫州有限公司、國藥控股嘉興有限、公司上藥控股(寧波)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上藥控股溫州有限公司、華潤溫州醫藥有限公司、華潤麗水醫藥有限公司、華潤衢州醫藥有限公司等等。
本次涉及被解除耗材類別多達十幾種,從骨科、檢驗試劑、醫用衛生材料及敷料、醫用高分子及制品、麻醉類耗材、消毒類產品、整形(口腔)類耗材、普外科類產品等,涉及包括愛得科技、振德醫療、法蘭克曼、貝諾醫療等知名醫械廠家。
自2025年2月8日至2025年2月21日公示期一過,無異議的將直接予以刪除,不再另行通知。
▼被解除醫用耗材配送關系企業名單▼
這也是今年開年以來,浙江省醫保局發布的第二次解除耗材配送企業關系名單。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浙江省醫保局頻繁出手,以平均一個月一次的速度清理市場,共計配送關系解除的背后,一方面是浙江省對三流合一推進的持續,一方面也是對市場治理節奏的加快。
不止是浙江省,如此大規模的清理耗材商配送資格,在全國范圍內也是頻頻發生。
多地出手!
耗材配送商淘汰大幕拉開
1月3日,寧夏醫藥采購平臺發布《關于取消部分醫療器械配送企業在寧夏醫藥采購平臺配送資格的通知》。明確將10家醫用耗材配送企業從寧夏醫藥采購平臺配送資格庫中移除。
主要原因為:部分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落實《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規范》有關規定不到位,存在較大質量安全風險和隱患。
去年10月,內蒙古醫藥采購網通報通遼市截至22年底連續一年以上未交易的配送企業共552家(藥67,耗485),截至23年底連續一年以上未交易的配送企業共855家(藥63,耗792)。
圖片
去年5月,遼寧省醫藥集中采購網也發布通報,明確將1937個藥品和耗材配送企業從省配送企業庫中移除,并暫停配送資格至2024年底。
其中包括2023年度考核期內未建立配送關系的744家,建立配送關系但未承擔配送任務的1193家配送企業,九州通、華潤、國藥旗下多家下屬公司均被納入暫停名單。
大批量藥械配送企業喪失資格的現象頻繁上演,實際上正是現階段國家以及政府對配送關系進行常態化治理階段的信號。
全國加速推進!
配送商考核迎來新規
2024年12月,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完善醫藥集中帶量采購和執行工作機制的通知》,在集采藥品耗材的各環節上提出細化措施。其中,在配送關系上明確要求:
各地醫保部門應提醒醫療機構規范采購和使用,并約談、督促中選企業約束代理商和配送企業按規定提供中選系統(組套),必要時應調整配送關系。
為保證配送質量,多數地區更是直接發布相關政策文件,對配送企業展開了全面的考核與評估。
2024年12月,湖南省邵陽市發布《邵陽市藥品醫用耗材集采配送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明確要求:市縣醫保部門采取季度考核、年度綜合評定的方式,對轄區內集采藥品醫用耗材配送情況進行考核。
季度考核、年度綜合評定均實行100分制,60分以下為不合格。年度綜合評定連續2年不合格的,不納入市醫療保障局統一管理。同時,中選企業、醫療機構不委托或選擇其進行藥品醫用耗材配送。
2024年11月,江蘇省淮安市醫保局發布《關于藥品及醫用耗材配送實施積分管理》征求公眾意見通知。也明確指出,針對醫療機構與配送企業在藥品及醫用耗材配送過程中出現的瑕疵履約及未遵守行政管理要求的行為,將采取積分量化考核。
對于一年內多次因相同瑕疵履約行為被函詢的配送企業,醫保部門將視情況采取通報、約談或上門督導等措施,并且特定瑕疵行為還將同步納入省級信用記分管理體系。
2024年10月,湘西自治州醫保局發布《湘西自治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的配送管理辦法(試行)》,也明確采取季度、年度綜合評定的方式,對集中采購藥品和醫用耗材配送情況進行考評,每季度通報考評情況。
圖片
評定實行100分制,60分以下不合格。出現配送價格高于掛網及中選價格、違規線下配送規定掛網采購的藥品耗材等情況,發現一次扣5分。
無疑,隨著全國耗材試劑集中采購加速推進,以及各地新規的落地執行,針對配送商的大考已經拉開帷幕,接下來就是梳理耗材配送關系,淘汰原有大批不合格的配送企業,提高配送集中度!
▲文章來源:醫療器械經銷商聯盟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