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4小時開機的磁共振”遇上“萬元收入能耗考核”——全國三級醫院正陷入設備升級與能耗紅線的兩難困局。數據顯示,一臺1.5T磁共振的月耗電量動輒吞噬醫院總電費的1/4,如何切實有效地降低磁共振能耗,已然成為醫療行業亟待攻克的重要課題。
縱觀科技發展歷史,材料領域的創新常常是突破技術瓶頸的關鍵因素。以新能源汽車行業為例,2018 年特斯拉大膽創新,率先將碳化硅(SiC)材料應用于 Model 3 主驅動逆變器,成功實現了車輛續航能力的大幅提升,開啟了碳化硅在汽車領域廣泛應用的嶄新時代。
而今日,在湖北省荊州市磁共振新技術論壇上,關于碳化硅磁共振技術的分享引起了業界的極大關注。據悉,該設備由聯影醫療自主研發,首創碳化硅梯度放大器,最大化釋放GPA性能,并搭載全新磁共振可持續性發展解決方案,可為客戶節省高達57%的能耗,助力綠色醫療建設。
聯影醫療全球首臺碳化硅磁共振
許多醫院管理者在實際運營中發現:盡管投入不斷增加,效率和效益卻未顯著提升。科室運作流程繁瑣、物資浪費嚴重、能耗支出高企、設備維護不及時以及績效管理模糊等問題,已成為醫院在降本增效過程中繞不開的“頑疾”。其中,許多醫院的能耗支出占運營成本的20%以上,且設備故障和維護延遲也頻頻成為額外支出的來源。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上海某大型三甲醫院(擁有2000張左右的床位/年門診量達300萬人次以上)一年的運營成本約為 15 億元左右,其中能耗支出約1.8億元,而能耗支出中占比最大的則是電力消耗,達到65%,大型影像設備如磁共振成像(MRI)、計算機斷層掃描(CT)等,全天 24 小時開機,產生了巨大了耗電量。發布在放射學領域頂級期刊《Radiology》的《Climate Change and Radiology: Impetus for Change and a Toolkit for Action》一文做了如下統計:對腹部的一次MRI研究使用的能量足以為一個三居室的家庭冷卻一整天,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相當于駕駛機動車180英里。在瑞士的一家醫院,一年內為四臺MRI和三臺CT掃描儀及其相關冷卻系統供電的能量相當于為一個852人的城鎮供電所需的能量,成本約為20萬美元。而根據調查顯示,部分國內中小型醫院,一臺1.5T磁共振每月電費在數萬元,占到了醫院總電費的1/4。對于一些患者流通量較小的連鎖體檢中心,磁共振掃描項目甚至始終難以盈利。
雖然不同地區、不同規模和業務特點的醫院,其運營成本和能耗支出及結構會有所不同,但上述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前各類醫院的相關情況。所以,節能降耗的理念正在逐步深入各個醫院的日常管理之中,即便每年能耗成本降低10%-30%,對醫院來說也是一筆可觀的費用節省。
某中小型專科醫院院長曾在公開場所表示,對于磁共振而言,如果單臺設備能夠省電達到25%-50%,對醫院來說,不僅可以直接減輕財務壓力,提升財務靈活性,還可以通過節省資金來優化醫療環境、支持科研和教學,以間接提升醫院綜合醫療服務能力。
由此可見,57%的能耗下降對于絕大多數醫院來講都是具備巨大吸引力的。
驅動能耗大幅下降的要素中,碳化硅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第一二代半導體材料工藝逐漸接近物理極限,傳統的硅基半導體材料在面對高功率、高溫、高頻等極端條件時,逐漸暴露出性能上的局限,如硅基器件在高壓下易出現較大的能量損耗,且隨著尺寸縮小,散熱問題愈發嚴重。
在此過程中,隨著材料制備技術的不斷進步,如晶體生長技術、外延技術等不斷發展,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硅的研發和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
SiC 與 Si 的物理性能對比
碳化硅作為一項劃時代的重要技術,其在諸多方面都展現出了巨大的變革潛力和影響力。SiC具有禁帶寬度大、熱導率高、擊穿場強高、電子飽和漂移速度快等優點,能夠滿足在更苛刻條件下的應用需求,這與磁共振設備GPA對高效率、強功率、低能耗的嚴苛要求不謀而合。
SiC GPA(綠)相比 SiGPA(灰)常用序列功率對比
在SiC材料的加持下,聯影醫療首創SiC GPA,為磁共振設備賦予了新能源動力系統。SiC 材料具有高電子飽和速度的特性,電子在其中傳輸時,如同在高速公路上行駛般暢行無阻,這一特性大幅降低了器件損耗,降幅超過 60% 。在實現相同臨床效果的前提下,全序列功率降低幅度超過 50%。
SiC 與 Si 器件對比
此外,SiC的低損耗特性使其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大幅降低,且可以在更高溫度下可靠運行,故其可以降低散熱系統的設計要求和尺寸。聯影醫療通過SiC GPA和智能水冷系統結合的全新設計,水冷功率降低了40%,設備年能耗從300噸標準煤驟降至129噸,節能效果非常顯著。
SiC GPA與傳統Si GPA對比圖
同時,由于SiC材料可以在更小的芯片面積上實現更高的功率處理能力,相比Si器件,大大提高了功率密度。這意味著磁共振GPA可以以更小的體積提供同等的功率輸出。SiC的低損耗特性也為散熱結構的優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間。結合全新的散熱設計,SiC GPA機柜尺寸可縮小至傳統Si GPA機柜的一半,有效降低設備整體重量,便于移動和安裝,極大提升醫療服務的靈活性和可及性。
隨著社會醫療需求的增加,醫院的能耗也在逐年呈上升趨勢,醫院節能降碳不僅是響應國家政策的需要,更是履行社會責任,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建設“綠色醫院”已成為未來中國醫院的必然發展趨勢。
2019年1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9〕4號),把能耗指標中“萬元收入能耗支出”作為醫院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
到了2023年,在國家衛生健康委頒布的《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3版》中,更是明確了將“萬元收入能耗支出”(計量單位:噸標準煤/萬元)作為核心指標專門用于考核三級公立醫院的能源管理成效,三級醫院“萬元收入能耗支出”超標將直接影響評級和財政補貼,從而引導醫院進一步加強節能管理工作,推進節約型醫院建設。據測算,一臺傳統磁共振每年產生約300噸標準煤能耗,若無法實現設備升級,僅此一項就可能讓醫院在'國考'中丟掉關鍵分數。
緊跟國家政策導向,醫院正積極探索節能降耗新途徑,力求在能源效率與管理效能上實現飛躍。在這一發展轉型關口,聯影醫療率先推出的全球首臺碳化硅磁共振系統應運而生,為磁共振技術綠色化、智能化、高效化及小型化發展樹立了新的里程碑,有望全面革新磁共振領域,引領磁共振技術新能源時代的到來。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