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新業態賦能醫院成本優先
秦永方 譽方醫管創始人/顧問
提示: 梳理2025對醫院產生影響的"十大醫改重點",預示著醫改新業態時代的到來,將對醫院帶來較大的影響和沖擊,大趨勢醫院不可改變醫院怎么辦?第一要務首先是如何"活下來",才有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成本優先就顯得非常重要,成本成為醫院生存發展之"本",成本如何核算?成本如何管控?成為醫院繞不去的"坎"。
梳理2025對醫院產生影響的"十大醫改重點",預示著醫改新業態時代的到來,將對醫院帶來較大的影響和沖擊,大趨勢醫院不可改變醫院怎么辦?第一要務首先是如何"活下來",才有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成本優先就顯得非常重要,成本成為醫院生存發展之"本"。
一、2025對醫院產生影響的"十大醫改重點"對醫院經濟的影響
序號
2025工作重點
對醫院經濟的影響(AI回答整理)
1
全國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均提供兒科服務
增設兒科服務可能增加醫院的人員成本、設備購置和運營成本。但同時,這也可能吸引更多兒科患者,增加醫院的門診量和收入。長期來看,有助于提升醫院的綜合競爭力和社會效益。
短期成本增加:需投入兒科設備、人員培訓及科室建設費用;長期收入潛力:兒科患者流量增加可能提升醫院綜合收入,但兒科服務利潤率低,需通過配套政策(如財政補貼或醫保傾斜)平衡成本壓力。
2
醫院提供心理門診、睡眠門診服務
這些新增服務將增加醫院的專業人員需求和相關運營成本。然而,隨著社會對心理健康關注度的提高,這些服務有望吸引更多患者,為醫院帶來額外的收入來源。
新科室運營壓力:初期需承擔心理咨詢師招聘、設備采購等成本;收入結構優化: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增長,可拓展差異化服務,但需探索市場化定價與醫保支付的協同機制。
3
地市內醫療機構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項目超過200項
短期內,這可能會減少醫院的檢查收入。但長期來看,有助于提升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患者的醫療負擔,增強醫院的競爭力。
檢驗收入下降:重復檢查減少直接沖擊檢驗科收入;成本控制倒逼:倒逼醫院通過設備共享、檢驗集約化(如區域檢驗中心)降低運營成本。
4
取消門診預交金,將醫保患者住院預交金額度降至同病種個人自付平均水平
這一政策可能會減少醫院的現金流,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和滿意度,從而增強醫院的口碑和吸引力。長期來看,對醫院的財務影響可能是中性的。
現金流壓力劇增:預交金取消后,醫院需依賴醫保即時結算維持資金鏈;財務風險轉移:若醫保回款延遲,可能引發流動性危機,需強化應收賬款管理和資金周轉效率。
5
強基層建立分級診療體系醫共體全覆蓋推進
對于大型醫院而言,這一政策可能會導致部分患者分流至基層醫療機構,從而減少其門診量和住院量。但同時,也有助于提升整個醫療體系的效率和質量,為醫院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
患者分流沖擊:基層首診率提升或減少大醫院門診量;資源整合成本:牽頭醫院需承擔醫共體信息化建設、人員培訓等投入,但可通過技術輸出、管理費分成等模式獲取新收入。
6
價格管理推出新舉措
具體影響取決于新舉措的具體內容和實施效果。如果新舉措旨在降低醫技檢查項目價格,提升醫療技術服務價格,那么可能會對醫院的收入產生負面影響;如果旨在優化價格結構,提高價格透明度,則可能有助于提升醫院的信譽和吸引力。DRG/DIP付費預算管理下,住院價格調整影響度不高。
價格動態調整風險:技術性服務價格可能上調(如手術、護理),但檢查檢驗類價格或被壓縮,倒逼醫院調整收入結構;定價權受限:需通過提升高附加值服務占比彌補收入缺口。
7
醫保與定點醫療機構即時結算
即時結算有助于加快醫院的資金回籠速度,降低運營成本。同時,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和滿意度。
現金流改善:減少醫保墊資壓力,優化資金周轉;系統對接成本:需升級HIS系統與醫保平臺對接,短期內增加信息化投入。
8
集采藥品耗材、國談藥直接結算
這一政策有助于降低醫院的采購成本,提高采購效率。但是,也有增加了醫院利用藥企貨款發展的紅利。
墊資壓力緩解:藥品耗材貨款由醫保直接支付給企業,降低醫院資金占用;利潤空間壓縮:集采藥品零加成政策下,藥械收入占比進一步下降,需轉向醫療服務增收。
9
DRG/DIP全覆蓋
DRG/DIP支付方式有助于促進醫院提高診療效率和控制成本。但同時,也可能對醫院的收入結構產生影響,需要醫院加強內部管理以適應新的支付方式。
成本控制核心挑戰:超支部分由醫院承擔,倒逼臨床路徑標準化和耗材精細化管理;盈虧平衡難度:病種成本核算能力不足的醫院可能面臨虧損,需加強數據分析和成本管控體系。
10
省內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納入按病種付費管理
有助于規范醫院的診療行為和控制醫療成本。同時,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和滿意度。對于醫院而言,需要適應新的付費方式并加強內部管理以確保財務穩健。
支付標準統一化:異地患者按病種支付,削弱醫院議價能力;異地患者管理成本:需協調不同地區醫保政策差異,增加行政成本,但可能通過提升服務效率吸引患者。
二、過緊日子"活下來"成本優先成為醫院第一要務
在當前的醫療環境與經濟形勢及醫療體系轉型背景下,醫院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人口老齡化、醫保基金支付壓力、醫療反腐風暴等,醫療行業看似穩定,實則背后暗流涌動。醫保支付改革持續推進,總額控制、按病種付費等政策的實施,讓醫院的收入增長受限。與此同時,人力成本、藥品耗材成本卻在不斷攀升,運營壓力如排山倒海般襲來。這些因素都使得醫院若想持續發展,就必須精打細算,以成本控制為核心,不得不"過緊日子",將成本控制作為第一要務以確保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探索新的生存與發展之道。
1. 適應政策環境:隨著新醫改的深入,政府對醫院的財政補償減少,同時醫療資源的配置也更加注重效率。因此,醫院需要通過成本控制來適應這一政策環境。
2. 緩解經濟壓力:醫保基金支付壓力的增加、醫療反腐風暴的席卷,使得醫院面臨更大的經濟壓力。通過成本控制,醫院可以減輕經濟負擔,確保自身的穩健運營。
3. 提升競爭力:在醫療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醫院需要通過成本控制來降低醫療服務的成本,從而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將成本優先作為第一要務,并非是要降低醫療服務質量,而是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實現醫療服務的高效供給。通過精細化管理,醫院能夠提升自身的運營效率與抗風險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活下來",并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優質、可及的醫療服務。
三、醫院成本核算需要"算清哪些賬"
在2025年"十大醫改重點"背景下,醫院成本核算需要"算清以下幾筆賬":
第一本賬:醫院成本賬。算清院級成本核算賬,清楚醫院運營成本大帳,分析醫院收支平衡點,預測分析醫院收入賬,核算醫院醫療盈余賬,為醫院運營管理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第二本賬:成本項目賬。算清成本項目賬,按照人員經費、藥品費用、衛生材料費、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費、其他醫療費用等六大類劃分成本項目,核算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第三本賬:科室成本賬。算清科室成本賬,既要清楚科室的成本狀況,還要算清科室的收入賬,又要清楚科室盈虧賬,開展收支平衡點分析,努力降低成本耗費,積極合理開源增收,尋求突破收支平衡點實現科室盈余的方法和措施。
第四本賬:診次成本賬。算清診次成本賬,面對APG醫保付費在即非常必要,既要清楚每診次的藥耗成本、直接成本、全成本,又要清楚診次收費水平,還要了解診次的盈余狀況,積極開展敏感度分析,努力提高門診業務量。
第五本賬:床日成本賬。算清床日成本賬,面對DRG/DIP醫保付費非常關鍵,既要清楚每每床日藥耗成本、直接成本、全成本,又要清楚DRG/DIP付費水平,還要了解DRG/DIP的盈余狀況,積極開展床日敏感度分析,努力縮短住院日。
第六本賬:病床成本賬。算清病床成本賬,對于合理配置床位,提高病床使用效率至關重要,在全面醫保建立初期,住院報銷制度推動了病床規模擴張,面對醫改新業態,許多醫院為了病床缺病人而"發慌",病床配置過剩狀況凸顯,一些科室病床使用率過高,一些科室較低,病床資源不能貢獻,通過算清病床成本賬,讓空閑科室的病床利用起來,推動"一張床"管理,提高病床運營管理效益。
第七本賬:病種成本賬。算清病種成本賬,與按照項目收費對應,核算病種的盈虧情況,為DRG/DIP成本核算打下基礎,有利于病種結構的調整。
第八本賬:DRG/DIP成本賬。算清DRG/DIP成本賬,既要算清DRG/DIP醫院實際收費賬,還要算清醫保結算賬,更要算清醫保結算盈虧賬,還要算清DRG/DIP運營成本賬,又要算清病種價值賬及學科發展賬,才能實現醫院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第九本賬:成本決策賬。算清成本決策賬,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成本決策賬影響成本管理效果,重點關注醫院擴建、設備購置,初始成本過大,就會買下持續的成本負擔。更要關注高值耗材成本管理,優選集采價優的高值耗材,有效降低成本耗費。
四、成本管控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算清賬,為管用,這是成本核算的用意所在,通過算清九本成本核算賬,為成本管控提供了較好的數據支持,就需要尋求降低成本的方法和措施。歸納如下:
第一,成本預算先行官。結合醫院的戰略目標、業務計劃和歷史數據,制定涵蓋收入、成本、資金等各個方面的全面預算。明確各項成本費用的預算額度,為成本管控提供目標和依據。建立嚴格的預算執行制度,確保各項成本支出在預算范圍內進行。加強對預算執行情況的監控和分析,及時發現并解決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問題。
第二,采購入口要控制。醫院應建立科學的采購管理制度,明確采購流程和責任,確保采購的透明性和合規性。通過集中采購、招標等方式,降低采購成本,并加強對采購過程的監督和管理,確保采購質量。
第三,人員配置要合理。根據醫院的業務需求和發展戰略,合理規劃人員編制,優化人員結構,避免人員過剩或不足,提高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醫院要開展定編、定崗、定員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切實降低人力成本負擔。
第四,病床配置要適宜。面對醫改新業態的影響和沖擊,刀刃向內自我革命,采取科室合并貢獻護理單元,一張床管理等措施,提高病床利用效率。
第五,業務流程要梳理。方便快捷就醫,提高患者就醫獲得感,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可以提高醫院競爭力,提供醫院的業務量和經濟收益,是開源增收降低單位成本的重要措施。
第六,醫療服務能力要重視。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可以吸引患者就醫,提高醫院的競爭力,就醫人群的增加,可以有效降低單次患者的成本負擔。
第七,規范醫療行為是保證。DRG/DIP/APG付費下,基于打包付費,不是按照項目多少付費,醫院通過合理用藥、合理檢查、合理治療的原則,有效降低了醫療費用,患者自付水平降低,不僅提高了患者滿意度,而且可以控制醫保結算虧損,提高醫保結算率。
第八,成本分析找差距。對成本核算結果進行定期分析,找出成本變動的原因和影響因素,為成本管控決策提供依據。
第九,成本考核要激勵。說一千道一萬,成本核算與我有何干,成本核算要考核激勵,對于成本核算降低的要納入績效激勵,對于成本浪費的要負激勵。
第十,信息系統要支持。成本核算千頭萬緒,面對眾多的數據源,靠人工很難支持,需要加強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設,譽方醫管全成本核算信息系統,不僅滿足成本核算的需求,而且賦能全面預算管理和績效管理。
總之,醫院成本核算只有實現算為管用、算管結合,才能發揮較大的價值,才能全面提升醫院的成本控制水平。醫改新業態下成本優先就顯得非常重要,成本成為醫院生存發展之"本",成為醫院繞不去的"坎"。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