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近期接連發布《關于開展兒童友好醫院建設的意見》與《關于推進生育友好醫院建設的意見》,明確要求醫療機構在硬件設施、服務流程、人文關懷等方面全面優化,尤其強調婦兒類醫院需從醫院軟裝設計、醫院文化策劃及環境改造入手,打造安全、舒適、人性化的醫療空間。作為醫院管理者,如何響應政策號召,推動醫院升級?本文從三大核心維度解讀政策要點,助您搶占發展先機。
01政策解讀:從"功能導向"到"體驗優先"
兩份文件均提出,婦兒醫院需以"生育友好"和"兒童友好"為核心,突破傳統醫療空間的冰冷感,從細節入手提升患者體驗。例如:
1生育友好醫院
要求產科病房以單/雙人間為主,配置調溫調濕設備(溫度22-26℃、濕度40-50%),優化"一站式"服務流程,并加強生育力保護宣教。
2兒童友好醫院
需設置兒童活動區、哺乳室、無障礙設施,門診色彩需明快柔和,病房需配備防撞設計及安全扶手。
- 政策背后,是國家對婦幼健康服務從"治病"向"治心"轉型的戰略布局,要求醫院在環境、服務、文化等軟實力上實現突破。
美國西雅圖兒童醫院
02醫院軟裝設計:用細節傳遞溫度
醫院軟裝不僅是裝飾,更是醫療功能的延伸。結合政策要求與行業規范,需重點關注:
1色彩與空間規劃
色調選擇:兒童區域宜采用淺藍、淺綠等舒緩色系,產科區域可搭配米黃、粉色等暖色調,緩解焦慮情緒。
隱私保護:病房需配置隔簾,診室采用屏風分隔,婦產科衛生間男女比例高于3:1,并設置閉門器。
2安全與適幼化設計
兒童活動區地面需防滑,家具避免尖銳棱角;門診窗口高度調整為1050mm,方便兒童及輪椅患者使用。
3智能化與環保
引入無接觸式感應設備(如水龍頭、消毒機),采用易清潔的抗菌材料,并配備空氣質量監測系統。
波蘭兒童紀念健康學院
03醫院文化策劃:從"制度管理"到"人文共鳴"
醫院文化是軟實力的核心,政策明確要求"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需滲透至每個環節:
1服務流程革新
設立門診"一站式"服務中心,整合掛號、繳費、檢查預約等功能,減少患者奔波。
推廣多學科協作診療(MDT),如生育評估門診聯合婦科、生殖、心理等多科室,提供個性化方案。
2員工行為規范
通過《醫院文化手冊》統一服務標準,例如"四輕原則"(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關門輕)。
建立激勵機制,將患者滿意度與績效考核掛鉤,避免過度醫療創收。
3患者關懷體系
開展生育健康講座、兒童健康互動活動,利用卡通形象、繪本等形式傳遞醫療知識。
西班牙San Juan de Dios私立特殊教育學院
04醫院環境優化:構建"療愈型"空間
政策文件多次強調環境對患者心理的影響,需從以下方面提升:
1物理環境
噪音控制:病區聲強需≤40dB,通過隔音門窗、橡膠地墊減少器械噪音。
自然元素融入:增設室內綠植(避免有毒、飛絮品種),利用天窗引入自然光,營造生態感。
2無障礙與便利設施
設置無性別衛生間、嬰兒整理臺,配備兒童專用洗手池及坐便器,樓梯設雙扶手(成人+兒童高度)。
3應急與安全
規劃災害應急通道,住院部設置火災避難間,消防設施符合國家規范。
日本Kitakami兒童健康保障綜合設施
05院長行動指南:政策紅利與未來趨勢
1短期落地建議
成立專項小組,對照《建設指南》開展全院評估,優先改造門診大廳、產科病房、兒童診區等高頻區域。
與專業設計團隊合作,將政策要求轉化為可落地的空間方案(如色彩分區、動線優化)。
2長期戰略布局
探索"綠色醫院"認證,引入節能設備與環保材料,降低運營成本。
推動數字化升級,例如智能導診系統、遠程醫療平臺,提升服務效率。
美國約旦谷醫療中心婦女和新生兒中心改造
結語:
國家政策的出臺,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婦兒醫院的升級不僅是硬件的迭代,更是醫療服務理念的革新。通過軟裝設計傳遞溫度、文化策劃凝聚共識、環境優化提升體驗,醫院將真正成為婦女兒童的健康港灣。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