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行業不斷發展的今天,醫院后勤管理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它是醫院正常運轉、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堅實保障。近年來,國內眾多醫院在后勤管理方面積極探索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
后勤管理的全面轉型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在后勤管理上實現了三個重要轉變。
在管理模式上,從普適化轉向專業化。采用“院—部—科—班組”的四級架構,分管后勤業務的副院長直接統籌。人員管理方面,核心業務自管,如電氣暖運行保障等,招聘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專業技術工程師;而保安、保潔等采用社會化服務模式,還有部分工勤類崗位采取勞務派遣形式。在績效改革上,2011年就啟動后勤人事績效改革,設置5個技術系列及若干崗位層級,每3年進行一輪層級晉升考核,建立了完善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和晉升通道。同時,從粗放化轉向精細化,早在2023年國家相關政策出臺前,就完善后勤制度體系,注重基建等項目前期論證,建立院內外專家論證機制。此外,從成本型轉向效益型,制定《節能降耗管理辦法》,建立三級節能降耗管理體系,開展能源流向監測分析,建立智慧化能耗監控平臺,連續5年在績效 “國考” 中的 “萬元收入能耗支出” 指標獲得滿分。
智慧后勤顯成效
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以數字化為依托構建智慧后勤體系。建立接報修快速響應機制,水電運維人員24小時服務臨床,維修、運送服務響應及時率達99.07%。應急供配電系統智能化,重點區域全覆蓋,實時監測用電狀況,故障預警能力顯著增強。在節能減排方面,自主開發的智慧樓宇照明控制系統,覆蓋全院301條線路、3000余盞照明燈組,節能效率達49%,累計節省照明電費超75萬元。2024年,物流小車收發車量超10萬次,行駛里程超8.8萬米,通過優化線路等,實現精準遞送,提高了運行效率。
智慧一體化數管平臺賦能
濰坊市益都中心醫院搭建“一站式服務、一張網安防、一體化內控”的智慧一體化數管平臺。該平臺定點連接全院兩千多個監控監測點,支撐起3個一級功能模塊和21個二級功能模塊,實現了跨院區、跨系統、跨平臺的互聯互通和決策支持,解決了以往的 “信息孤島” 問題。在安全管理上,智慧安全系統利用云圖技術,全面聯接設備、空間、流程等,確保各項工作平穩運行。全院2000余個巡查巡檢點上傳到“云端”,數據化、智能化監管讓安全更有保障。醫療廢物監督系統的預警系統,能在醫療廢物存儲超時等情況時自動推送預警。平臺還優化了維修服務流程,實現從報修、維修到監管的全流程閉環工作機制,解決了“多頭管理”問題。此外,將算法融入訂餐、陪診陪送、停車等日常服務,提升了患者滿意度。
以心為本的后勤服務
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秉持“服務先行,以心為本”理念提升后勤服務效能。餐飲服務方面,優化食堂外包監管方案,下調菜品價格3次涉及52項產品,并增加菜量,還安排配餐員為老年患者提供床旁點餐等服務。保障人員主動轉變服務模式,事前主動巡查,每日至少兩次下科室收集建議,依托微信工作群及時處理問題,同時推進后勤中心服務平臺上線試運行,實現問題處理全程可視可追蹤。在清潔美化工作上,加強環境衛生監督,完善保潔考核標準并定期督查,強化控煙工作,院容院貌煥然一新。
后勤運送智能化轉型
海寧市人民醫院聯合物業公司推出智慧醫院后勤中央運送系統,實現了智能化調度,調度派工時間從原來的10分鐘左右縮短至3分鐘左右,任務完成效率提高約10%。建立了從運送登記到受理、派工、完工的閉環管理模式,確保運送及時性。通過腕帶碼、科室碼掃描等方式核對信息,專人專送,責任到人,運送差錯率從原來的2%降低至0.2%。系統還可提供數據支持,方便查詢病人信息等,有效改進服務質量。
節能與創新并重
上海市同仁醫院在節能方面成果顯著,榮獲“全國醫院節能領跑示范單位”稱號。全院絕大部分區域更換為LED燈具,平均節電率超過58%。在門急診樓屋頂安裝光伏發電系統,將燃油鍋爐改造為高效天然氣鍋爐,新建綜合業務樓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冷凍機房也進行了一系列節能改造。同時,醫院的物聯網+數字孿生的醫學裝備智慧管理平臺獲得“2024 年度中國醫院物聯網應用創新十大優秀案例”后勤團隊獲得“全國最具影響力后勤管理創新團隊獎”。
這些醫院的成功實踐,為國內其他醫院的后勤管理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也推動著整個醫療行業后勤服務水平不斷邁向新的高度,為患者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醫療服務環境。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