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有關情況。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 凌激介紹,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工作方案》從重點服務領域開放、產業創新發展等多個維度,明確了一共155項試點任務。其中提到,推動重點行業領域的開放。比如在醫療領域,試點任務中包括支持外籍醫生開設診所;境外醫療專業技術人員短期執業;支持開辦外資護理學院;允許以捐資方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支持建設基因與細胞治療專li專題數據庫;探索優化罕見病藥品進口抽檢模式。在海南支持博鰲樂成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開展進口使用特醫食品、保健食品先行先試等。
此外,在海南,加快博鰲樂成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醫、藥、研、產、城"一體化建設,加大腫瘤、罕見病等學科中全球最新藥品和醫療器械的引進力度,利用真實世界數據加快推進特許藥械產品注冊上市等,也體現了《工作方案》因地制宜的亮點。
開放政策取得積極成效,150家外資醫院落地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 焦雅輝提到,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啟動實施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積極推動相關工作,在發展外資醫療機構、引進境外醫務人員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
在發展外資醫療機構方面,允許香港和澳門服務提供者舉辦合資、獨資醫療機構,允許臺灣服務提供者舉辦合資醫療機構和獨資醫院,允許外資舉辦合資醫療機構。在這個基礎上,2024年年底,又出臺了獨資醫院領域擴大開放試點工作方案,允許在北京、天津、上海等9個省市設立外商獨資醫院。據統計,目前這些合資、獨資醫療機構有150多家,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等試點城市。這些外資醫療機構,一方面為優化營商環境、滿足當地居民多層次多樣化健康服務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外資醫療機構的管理理念、服務模式等對國內醫療機構也起到了一定的參考和借鑒作用。
在引進境外醫務人員方面,允許香港、澳門和臺灣的醫師在內地或者大陸短期執業,也允許外國醫師來華短期執業。據統計,目前在國內短期執業的境外醫務人員大概有1500多人。這些境外醫務人員,一方面對國內醫療機構加強與港澳臺以及其他國家在醫療領域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另外一方面,也為我國優化醫學人才培養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國家衛健委詳解醫療領域新任務
在服務業擴大對外開放過程中,醫療健康服務的開放備受關注。焦雅輝進一步介紹,此次試點方案中,圍繞醫療領域又部署了新的任務。
比如,支持符合條件的外籍和港澳臺醫生在當地開設診所,支持境外醫師、護士、藥劑師等醫療專業技術人員按照規定在當地短期執業,并且要簡化和優化審批的流程;在確保數據安全和患者隱私的基礎上,可以探索健康醫療數據庫的共建共享,并且要加強臨床醫療數據的標準化和院際間的共享等任務。加上之前已經開展的包括外商獨資醫院等試點任務,充分體現了我國堅定不移有序推進醫療領域擴大開放的鮮明態度,國家衛生健康委下一步也將會指導這些試點地區衛生健康部門扎扎實實落實好試點任務。
首先,要旗幟鮮明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焦雅輝表示,我們在醫療領域擴大開放試點目的是要引進優質的醫療資源,一方面是要豐富當地的醫療服務供給,滿足國內居民以及在華的外籍人士差異化、個性化的醫療服務需求,同時和國內的基本醫療服務供給形成互補格局。
第二,要堅持政策上的協同。積極推進商業健康保險支持外資醫療機構發展。同時,我們已經形成了中國版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也鼓勵外資醫療機構積極參加和使用中國版的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并且以此對接國際上的商業健康保險。
第三,要不斷總結和評估。在試點過程中,國家衛生健康委也會指導這些試點城市不斷動態梳理總結試點情況,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進一步擴大開放、優化政策做好充足準備。
附: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