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飲、煲湯、沖泡飲,這是傳統中藥材祛病除疾的‘新發現’。”隨著健康理念日益普及,具有“藥食兼用”功效的甘肅中藥材近年持續走俏海外市場。繼去年甘肅中藥材對外貿易出口值增長逾五成的基礎上,今年一季度,該省中藥材出口值同比增長逾兩成。
記者22日從蘭州海關獲悉,在中醫藥振興發展工程全面實施的大背景下,蘭州海關立足甘肅中藥材產業鏈發展優勢,支持培育甘肅中藥材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搶抓“本草”經濟發展新機遇。據統計,今年一季度,甘肅中藥材出口值達2216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8%。
自古即有“千年藥鄉”美譽的甘肅,是中國道地中藥材主產區,具有獨特的中藥材種植自然稟賦和資源優勢,中藥材產業是該省“六大特色產業”之一。
4月下旬,甘肅省隴南市文縣藥香彌漫的一中藥材生產車間內,一批準備發往新加坡的紋黨參正在進行分裝打包。產自此地的紋黨參,因“藥用功效顯著、質量好、價值高”而享譽海內外,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
連日來,在甘肅隴南市宕昌縣一中藥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熟練地將紅芪、當歸等中藥材進行分級揀選和炮制。“這批出口中藥材涉及12個藥材品種,貨物種類多,交付時間緊,海關暢通通關綠色通道保證了訂單交付,也搶占了市場先機。”該公司外貿負責人者堅軍介紹說。
近年來,包括當歸、黨參、黃芪、紅芪、金銀花、甘草、半夏、枸杞等產自甘肅“藥食兼用”的中藥材,逐步迎合傳統藥用價值與現代健康消費需求,開發模式從種植規范化到深加工產業鏈延伸,形成了“中醫藥+大健康”的多元化發展路徑。
蘭州海關綜合業務一處處長張軍表示,該關已推出甘肅出口中藥材品質預測模型,針對甘肅道地中藥材“走出去”過程中存在的品質波動較大等問題,以中歐藥典標準銜接性研究為基礎,通過環境遷移等系統分析中藥材品質影響單元,構建適宜土壤等要素的甘肅出口中藥材品質預測模型,推動建立出口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體系,支持中藥材擴大出口。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