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開展養老服務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進一步提高老年群體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避免陷入消費陷阱,切實維護廣大老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忻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現發布消費提示:
一、選擇正規渠道,科學理性消費
1、選擇正規渠道:購買藥品應選擇持有合法資質的醫院、診所、藥店等正規場所(含電商平臺)。購買保健食品需認清認準產品包裝上的“藍帽子”標志、“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等標識及“國食健注”等批準文號,應選擇證照齊全、合法正規的超市、藥店、專賣店、電商平臺等渠道購買。切勿通過無資質商家、流動攤販、陌生人推薦或網絡“三無”鏈接等渠道購買來源不明的產品。
2、認清產品本質:要防止藥品與保健食品概念混淆,保健食品屬于特殊食品,僅適用于特定人群調節機體功能,不能替代藥物治療疾病。要警惕將普通食品包裝成“高科技保健品”,宣稱具有“降三高”“抗癌”等藥品療效的虛假宣傳。選購產品時,切勿把食品當藥品、把用品當醫療器械,更不要過度依賴“保健品”。不要輕信商家“速效”“根治”等夸大的療效宣傳,凡是宣稱食品、保健品具有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的均涉嫌虛假宣傳。身體不適、治療疾病要去正規醫院就診,避免貽誤病情。
3、遵循用藥用械原則:老年人用藥應遵循醫囑,嚴格按照規定的藥物品種、服藥次數、服藥時間、服藥劑量準確用藥,用藥期間密切觀察身體變化,若有不適及時告知家人和醫生。購買使用家用醫療器械時,要認真查看產品標簽標識,嚴格按照醫療器械預期用途產品說明書使用。
二、 警惕營銷套路,遠離消費欺詐
1、警惕“神藥”“神醫”等虛假宣傳:一些不法商家通過包裝“神醫”“神藥”夸大藥品療效,聲稱能治愈各種疑難雜癥,多為虛假宣傳;將藥品冒充“祖傳秘方”多為非法添加。作為消費者要果斷拒絕違背科學常識、宣稱具有“神奇療效”“包治百病”“藥到病除”的“藥品”或“保健品”,需及時識破并遠離。
2、警惕營銷套路:對以“免費體檢”“專家講座”“專家義診”等模式為名的推銷保健食品活動保持警惕,此類活動多為夸大虛假宣傳,常為誘導購買高價產品的幌子。部分機構以贈送禮品、組織旅游為誘餌,通過洗腦式宣傳和親情攻勢推銷高價產品。當遇到銷售人員過度熱情,如噓寒問暖、認“干親”等情況,要提高警惕,主動拒絕,避免沖動消費。
3、警惕“免費”陷阱:一些不法商家通過免費送雞蛋、免費試用、免費健康講座、免費體檢、免費發放小禮品、抽獎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參加其組織的促銷活動。促銷現場往往氣氛熱烈,夸大產品功效,有時還會有所謂的患者現身說法,或雇人制造爭先恐后購買產品的假象,老年人在不知不覺中被“洗腦”,從而高價購買其產品。要識破這種套路,避免陷入消費陷阱。
三、留存消費憑證,依法高效維權
1、 保護個人信息:在日常消費或者參與商家或個人的營銷活動時,注意不要隨意泄露身份信息、家庭成員、經濟收入和身體狀況等信息,避免因個人信息泄露成為消費欺詐的對象。在外不隨意連接不明Wi-Fi或者掃碼下載APP等。
2、保存消費憑證:在購買相關產品后,要及時索要銷售票據,并保留好產品包裝、說明書、付款記錄、宣傳資料等,特別注意留存銷售人員承諾的錄音、視頻證據。
3、 熟知維權途徑:若遇虛假宣傳、價格欺詐或質量問題,要立即撥打12345投訴舉報電話,對可能涉及傳銷或詐騙行為的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子女也應主動了解父母健康情況,幫助甄別產品信息,避免老人因信息不對稱受騙。
忻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5年5月8日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