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績效體系重構與后勤智能化升級,全院全年節約成本3.46億元。」彭望清在分享中提及。
本文精選了直播中的部分內容,供廣大同仁交流探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看法。
從「增量時代」到「價值時代」
當前,公立醫院面臨多重壓力,醫院收入增速已觸及天花板,但公益性責任絲毫未減。
與此同時,醫院運營模式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組織結構與管理理念滯后,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醫療市場;
資源配置與運營效率不足,導致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受限;
預算、成本和流程管理粗放,造成資源浪費和運營成本增加。
彭望清指出,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醫院的高質量發展,亟待解決。因此,在公益性導向與運營壓力之間,醫院尋求平衡成為關鍵。
面對挑戰,醫院明確以「加強核心業務、打造核心專長、建設核心市場、服務核心客戶」為發展方向,在腫瘤的防篩診治康養及轉化研究全鏈條發力,并以看好病為根本立足點,探索業態融合,走優質、高效、低耗的發展道路。同時,建立員工評價和激勵機制,通過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等措施,調動員工積極性。在運維過程中,注重降本增效,鞏固存量、促進增量、管控變量和創造新量,將創新與人才作為關鍵變量,推動醫院業務、財務和管理目標的有機統一。
醫院提出要開源創新與精細化管理「兩手抓」。在開源方面,醫院總結出十大策略,旨在通過提升醫院的技術、服務和管理水平,吸引更多患者,滿足百姓健康需求:
1. 構建精準醫療品牌定位
2. 優化全流程就醫體驗
3. 搭建智慧醫療服務平臺
4. 深化社會健康生態系統
5. 構建分級轉診生態系統
6. 創新健康管理體系
7. 打造智慧醫院
8. 實施精準健康科普
9. 建立患者口碑管理體系
10. 構建數據驅動的運營體系
精細化管理層面,醫院通過績效賦能為醫院發展注入動力,持續完善績效激勵體系,構建五層績效崗位結構,合理設置各層級績效差距;建立三維核心工作績效模型,通過縱向分層(核心層至輔助層)、橫向平衡(科室績效系數)、多維考核(醫教研管四維度)等方式,優化績效體系。在此過程中,實現固定薪酬占比70%,契合國家「541」分配導向。
醫院同時立足崗位持續優化方案,重塑科室核心項目,鼓勵重大技術創新,通過信息技術賦能完善績效核算和管理體系,打造「共識、共創、共建、共享」的績效文化。
彭望清介紹道,醫院希望通過系統設計,涵蓋結構、機制、決策管理及技術賦能等方面,從醫院、科室、個人出發,對方案設計、績效分配和分析決策進行全方位、全要素、全過程和全流程規劃。持續完善這一系統設計,旨在為行業貢獻科學的績效考核評價與分配方案,實現多勞多得、技高者多得、績優者多得,助力醫院實現人力高效、人心向上、人人和諧、人才集聚,以增量驅動創新,用存量結構調整解決公平問題。
智能后勤系統與供應鏈的「中腫模式」
在后勤保障體系方面,據彭望清介紹,醫院從夯實制度基礎入手,以「有沒有」「好不好」「用不用」為標準推進制度建設,針對操作性不強、流程繁瑣或與上位法沖突的制度進行修改,加強對執行不到位、有章不循情況的管理。
醫院還通過優化流程驅動制度創新。例如,針對部分科室關鍵崗位未制定輪崗制度實施細則、臨床退藥流程繁瑣影響患者就醫體驗、未建立醫用耗材超常使用預警機制等問題,及時完善相關制度。同時,加強內控規范,構建了包括五大風險防控、六大采購模式、八大采購制度、十三大規范流程、十五大分支制度和N類模板范本的制度體系,形成雙輪驅動,完善科室和部門職責流程,做好資源規劃,打造安全、高效、優質、智慧的后勤保障體系。
在后勤保障服務中,醫院注重多維度提升,圍繞「保供給、保安全、保生產、保建設、保民生」搭建核心體系。
首先是智能運維平臺,即物資管理實現從采購到二級庫監控的全流程數字化,CT機房改造工期縮短30%。
此外,建立歷史價格數據庫,運用九大博弈策略談判,2024年采購成本節約超3億元。彭望清舉例:「通過市場詢價體系,設備采購最高限價壓降幅度達15%-20%。」
彭望清特別強調,后勤部門承擔著為醫教研和患者提供民生服務的重要職責。后勤部門不斷研發推出飲食新品,保障食材采購品控,讓員工和患者吃好、吃鮮、吃放心。
據統計,2024年度累計研發推出新品 463款,中廚上新120+80,點心上新80+93,時令/節日新品50+,水吧新款40+ ,菜籃子、米袋子、果盒子、餐廚子有品控。越秀、黃埔兩院區均以廣州市最高分通過「營養食堂」評審。
面對醫院內部部門多、機構多,易產生矛盾沖突的情況,醫院倡導「有求必應,有難相幫,有險共排」的合作文化,成立跨部門合作專項小組,明晰權責邊界,加快對內整合和對外聯合,提升工作效率和效能。
后勤改革不僅實現經濟收益,更重塑管理邏輯。其中之一是錯位與搶位思維:在服務、管理 、運營上「錯位精進」,在政策、市場、設備、技術、研究和人才上「敢為人先」;另一方面是人性化制度設計:引用諾貝爾經濟學理論,建立「花自己錢辦自己事」的成本管控機制。彭望清總結:后勤不是中心,但牽動全院——它需要用專業主義破解「繁急雜」,用文化認同實現共防共治。
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醫療」
從「粗放管理」升級「精益運營」
在直播互動答疑環節,彭望清回答了各地醫院管理者的提問。針對湖北省十堰市某醫院提出的「如何讓后勤管理給醫院帶來效益的提升」這一問題,彭望清以改造手術室為例進行解答。他指出,后勤部門通過做好規劃、創新作業方式、優化設計施工環節,縮短項目建設周期,減少對醫教研的干擾,使項目快速投入使用。彭望清說,改造周期縮短,可以減少患者排隊等候時間,提升患者就醫體驗,進而提高醫院效益。
江蘇省泰州市某醫院就「醫院食堂委托經營中如何提高職工和患者就餐滿意度」提問。彭望清介紹了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經驗,即采用委托第三方服務、但醫院把控收支和采購的模式,通過市場調研和公開招標選擇優質供應商,加強食材采購全環節監管,根據時令季節和節日推出新品,不斷完善飯菜制作過程,提升了員工就餐率和滿意度。
在本次直播中,彭望清分享的經驗和理念揭示了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底層邏輯——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醫療」,從「粗放管理」升級「精益運營」。正如彭望清所言:「改革需要刀刃向內的勇氣,更需要系統性設計的智慧。」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