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義
電動氣壓止血帶是一種由電動氣泵驅動、通過充氣袖帶對肢體施加可控、穩定壓力,從而暫時阻斷肢體遠端血流的醫療設備。它主要用于四肢手術中,創造一個無血的手術視野,減少術中出血,是現代手術室(尤其是骨科、手外科、整形外科、血管外科)的常用設備。
2. 核心工作原理
壓力設定: 操作者根據患者情況(年齡、肢體周徑、血壓、手術部位)設定目標壓力。
充氣: 電動氣泵啟動,將壓縮空氣快速、持續地泵入環繞在肢體近端的袖帶氣囊中。
壓力維持: 內置壓力傳感器實時監測袖帶內壓力。當壓力達到設定值時,氣泵自動停止充氣或切換到微調模式,精確維持設定壓力恒定,抵消因肢體細微活動或袖帶微漏造成的壓力波動。
放氣: 手術關鍵步驟完成后,操作者啟動放氣程序。電磁閥打開,袖帶內氣體快速或按預設速度排出,血流恢復。
智能控制: 現代設備通常配備微處理器,實現壓力精確控制、時間計時與報警、數據記錄等功能。
3. 主要組成部分
主機/控制單元:
微處理器:核心控制大腦。
電動氣泵:產生壓縮空氣。
壓力傳感器:實時監測袖帶壓力。
電磁閥:控制氣體的充入和排出。
顯示屏:顯示設定壓力、實際壓力、計時時間、工作狀態、報警信息等。
控制面板:按鍵或觸摸屏,用于設定壓力、時間、啟動/停止、充氣/放氣等操作。
報警系統:壓力超限、時間到、系統故障、電源中斷等報警(聲光)。
電源:交流電源適配器,部分配備備用電池。
袖帶:
氣囊:環繞肢體,充氣后產生壓力。材質需耐用、易清潔消毒。
外層保護套/襯墊:包裹氣囊,保護皮膚,分散壓力,增加舒適度。需柔軟、無皺褶。
連接管:將袖帶氣囊與主機連接,傳輸氣體。
固定裝置:魔術貼或系帶,用于牢固、平整地將袖帶綁縛在肢體上。
連接管路: 耐壓軟管,連接主機和袖帶。
4. 主要應用場景
四肢手術:
骨科:骨折復位固定(尤其是關節周圍)、關節置換、韌帶修復、截骨術、取骨術等。
手外科/足踝外科:肌腱修復、神經修復、關節鏡手術、截肢/再植等。
整形外科:肢體瘢痕松解、皮瓣轉移等。
血管外科:動靜脈瘺手術等。
四肢創傷急救: 在轉運途中或急診室,用于控制嚴重的肢體動脈出血(作為臨時措施,需盡快進行確定性止血)。
靜脈曲張手術。
某些診斷性操作: 如需要無血視野的血管檢查。
5. 優勢(相比于手動止血帶)
壓力精確恒定: 自動維持設定壓力,大大降低壓力不足(止血不徹底)或壓力過高(組織損傷風險增加)的風險。
操作簡便高效: 一鍵充氣/放氣,節省人力,提高手術室效率。
定時報警: 精確計時并報警,強制提醒操作者止血帶時間,降低因疏忽導致缺血時間過長的風險。
安全性提升: 內置多重安全機制(壓力超限報警、系統故障報警、備用電池等)。
數據記錄: 部分高端型號可記錄使用時間、壓力等參數,便于追溯和管理。
快速充放氣: 縮短肢體缺血時間。
6. 操作規范與注意事項
患者評估: 評估肢體情況(皮膚完整性、血管神經狀態、有無感染、水腫、深靜脈血栓病史等)、血壓、基礎疾病(周圍血管病、鐮狀細胞病等)。
袖帶選擇: 選擇寬度合適(一般肢體周徑的20%或更寬)的袖帶。袖帶過窄需要更高壓力才能止血,增加損傷風險。
綁縛位置: 上肢:上臂中上1/3(避免壓迫橈神經);下肢:大腿中上1/3。盡可能靠近手術部位近端,但需留有足夠操作空間。避開骨性突起、傷口、靜脈輸液管。
皮膚保護: 在綁縛部位下方平整鋪墊柔軟的棉紙、棉墊或專用襯墊,避免皮膚褶皺、壓傷。避免直接將袖帶綁在皮膚上。
設定參數:
壓力: 通常設定在高于患者收縮壓一定值(上肢一般比收縮壓高 50-75 mmHg;下肢高 100-150 mmHg),或根據肢體閉塞壓力確定。絕對上限通常不超過:上肢 300 mmHg, 下肢 500 mmHg。 具體需參考設備說明書和臨床指南,個體化設定。寧低勿高,有效即可。
時間: 嚴格限制止血帶時間! 成人上肢一般不超過60分鐘,下肢不超過90分鐘。如需延長,需在中間放松止血帶恢復血流10-15分鐘后再充氣。總缺血時間需嚴格控制。
充氣前驅血: 對于非感染、非腫瘤肢體,可在充氣前使用驅血帶(Esmarch bandage)或抬高肢體驅血,使手術野更清晰。但存在禁忌癥(如感染、惡性腫瘤、深靜脈血栓)。
記錄: 記錄止血帶開始時間、壓力、放松時間(如有)、總時間、綁縛位置、患者反應等。
放氣: 放氣前通知麻醉醫師和手術團隊(可能導致血壓下降、代謝產物釋放)。緩慢或快速放氣按需操作。觀察肢體血運恢復情況和患者全身反應。
7. 潛在并發癥與風險
神經損傷: 最常見,尤其是橈神經、尺神經、腓總神經。由直接壓迫或壓力過高、時間過長導致缺血引起。可導致暫時性或永久性感覺運動障礙。
血管損傷: 壓力過高或時間過長可能導致血管內膜損傷、血栓形成。
皮膚損傷/壓瘡: 綁縛不當、襯墊不平整、壓力過高、時間過長導致。
肌肉損傷/缺血再灌注損傷: 長時間缺血導致肌細胞損傷,放氣后大量代謝產物(如肌紅蛋白、鉀離子)進入循環,可引起全身炎癥反應、酸中毒、高鉀血癥,甚至骨筋膜室綜合征、急性腎損傷(橫紋肌溶解)。
止血帶疼痛: 即使在麻醉狀態下,部分患者在止血帶使用一段時間后可能出現難以解釋的血壓升高、心率增快(止血帶反應),可能與神經缺血有關。
深靜脈血栓形成: 血流停滯是危險因素。
止血帶失效: 壓力不足、袖帶漏氣、綁縛不牢導致術中出血。
8. 安全警示
時間就是關鍵! 嚴格遵守時間限制是預防嚴重并發癥的首要措施。
壓力寧低勿高! 在保證有效止血的前提下,使用盡可能低的壓力。
正確綁縛是基礎! 確保袖帶平整、襯墊合適、位置正確。
持續監測! 密切關注止血帶壓力顯示、計時器、報警狀態以及患者生命體征。
熟悉設備! 操作前務必閱讀并理解設備說明書和操作規程。
禁忌癥慎用: 嚴重周圍血管疾病、嚴重水腫、感染、皮膚破損、惡性腫瘤(驅血時禁忌)、鐮狀細胞病(可能誘發鐮變)、已知神經病變的肢體等需非常謹慎或避免使用。
總結
電動氣壓止血帶是四肢手術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能顯著改善手術視野、減少出血、提高手術效率。然而,它是一把“雙刃劍”,不當使用可能導致嚴重的神經血管肌肉損傷甚至全身并發癥。安全、規范的操作,嚴格遵守時間與壓力限制,以及對潛在并發癥的高度警惕和預防措施,是使用電動氣壓止血帶的核心原則。
請注意: 具體的操作參數(壓力、時間)和安全規范應始終遵循您所在醫療機構的最新政策、設備制造商的說明書以及相關的臨床實踐指南。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