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伊始,美國醫療器械行業宛如遭遇一場 “裁員海嘯”,淪為全球風暴的核心。其中,醫療巨頭 BD 為降低成本,將輸液制造與工程職能轉移至其他地區,率先對圣地亞哥工廠 “開刀”,一次性裁減 90 人,美其名曰 “確保高效運營”,實則盡顯企業通過區域重組削減開支的迫切。

在這波裁員潮中,Star Surgical、Acutus Medical、Adagio Medical、Illumina 等企業也紛紛卷入,短短一個月內,超 300 個崗位瞬間蒸發,整個行業人心惶惶,飯碗 “碎了一地”。
這家專注于植入式眼鏡片的企業宣布在蒙羅維亞和阿利索維耶霍裁員105人,主因是“中國市場需求疲軟”。盡管保留550名員工,但其依賴出口市場的模式在全球化逆流中暴露脆弱性。
繼去年裁員57人后,Acutus再次裁撤24人,并出售左心通道產品線給美敦力。該公司戰略收縮至核心業務,反映中小型企業在激烈競爭中被迫“斷臂求生”。
專注于心律失常治療的Adagio,為推進關鍵臨床試驗暫停歐洲業務并裁員,凸顯研發密集型企業在資金壓力下的取舍困境。
DNA測序龍頭Illumina在圣地亞哥裁員96人,剝離Grail后持續優化架構。其CEO坦言“成本節約與戰略對齊”是核心目標,呼應行業整體降本增效的基調。
T2 Biosystems:資不抵債,解雇幾乎所有員工并面臨退市
在遭遇了嚴重的財務困境之后,以其獨有的T2磁共振技術聞名的T2 Biosystemsx近期宣布解雇幾乎所有員工并面臨退市,裁員名單中包括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ohn Sperzel、首席財務官John Sprague以及高級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Michael Gibbs等高管。
MassDevice 統計報告顯示,從 2022 年中期到現在,全球醫療技術行業已經削減了 22000 多個崗位。強生、美敦力、飛利浦等行業巨頭都未能幸免。深究這一現象背后的深層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在經濟環境與市場萎縮層面,需求端呈現出疲軟態勢。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增長速度放緩,Star Surgical 的實際情況就是一個例證,與此同時,歐美地區通脹居高不下,這使得企業的收入面臨巨大壓力。另外,疫情之后,全球物流費用上漲,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供應鏈成本急劇飆升,這迫使眾多企業不得不縮減非核心產能,例如 BD 就進行了職能轉移。政策與監管壓力也是重要因素。以中國的帶量采購政策來說,該政策極大地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促使邁瑞、聯影等企業紛紛調整產品結構,向高端設備領域進軍。而在法規方面,歐盟 MDR/IVDR 新規的實施,顯著提高了認證門檻,導致中小型企業的研發投入大幅增加,像 Adagio 甚至不得不暫停歐洲業務。技術迭代與戰略轉型同樣帶來了沖擊。AI 技術的發展與智能化趨勢,使得傳統崗位不斷被自動化所替代,企業不得不對人力資源進行重組,Illumina 聚焦基因組學核心業務就是典型例子。創新研發的高風險性也使得 Acutus 等企業選擇收縮非核心管線,集中資源去攻克臨床難題,這也反映出當前行業 “贏家通吃” 的殘酷現實。
2022年中期至2024年底,部分械企裁員統計
在全球風暴的席卷之下,中國醫械企業也難以置身事外。邁瑞、聯影、魚躍這些行業內的龍頭企業,雖未進行大規模裁員,然而降薪、加班卻成了員工們的日常。而部分中小企業,更是無奈采取 “斷尾求生” 之舉。薪資普遍下降,到了 2024 年,醫械銷售崗位的薪資中位數已滑落至 7161 元,研發崗位的薪資也下調至 10439 元。一些企業還通過變相裁員來縮減規模,比如某外資企業借著 “組織優化” 的由頭裁減了 30% 的員工,本土企業則干脆凍結招聘。
政策層面的變化,也讓醫械企業面臨轉型的痛苦。集采政策促使企業必須走上創新之路,過去生產傳統支架的企業,如今紛紛轉向可降解材料的研發,像微創醫療等企業,更是將目光投向手術機器人領域。醫療反腐風暴的襲來,讓醫療設備采購流程愈發透明,以往存在的灰色收入大幅減少,這也使得銷售團隊不得不進行精簡。不過,國內醫械行業也在積極尋找突圍路徑。一方面朝著高端領域突破,聯影醫療的 CT 設備成功打入美國市場,邁瑞的呼吸機也獲得了歐盟認證。另一方面,布局新興市場,魚躍醫療借助跨境電商,在東南亞家用器械市場努力搶占份額,試圖在困境中闖出一片新的天地。
當下的裁員潮,是行業周期調整的必然結果,不過危機之中往往也潛藏著機遇。在技術層面,AI 輔助診斷、遠程醫療等賽道極具潛力,有望孕育出新的行業巨頭,技術紅利正等待著被挖掘。政策方面,中國大力推進的 “千縣工程”,帶動了基層設備采購需求,為國產企業開拓了增量市場,帶來了難得的政策紅利。從商業模式創新角度來看,像 Adagio 采用的 SPAC 上市方式,以及三星 HCA 聯盟這類跨界合作,都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全新活力。全球醫械行業這場裁員風暴,既是嚴峻挑戰,也是行業洗牌的開端。對于企業而言,只有緊緊 “聚焦核心、擁抱創新”,才有希望穿越周期,實現持續發展;對于從業者來說,努力提升技能,積極適應行業轉型,才是應對之策。寒冬終究會過去,但只有那些提前做好準備的人,才能最早迎接春天的第一縷陽光。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