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乳腺檢查儀百科知識
紅外乳腺檢查儀(Infrared Breast Imaging System)是一種利用近紅外光技術進行乳腺疾病篩查和輔助診斷的醫療設備。它通過檢測乳腺組織對紅外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生成圖像以評估乳腺健康狀況。因其無創、無痛、無輻射的特點,常被用于乳腺疾病的初步篩查。
一、工作原理
近紅外光透照技術
紅外乳腺檢查儀發射波長范圍在700~1500 nm的近紅外光,穿透人體乳腺組織。由于不同組織(如正常腺體、脂肪、血管、腫塊)對光的吸收和散射程度不同,儀器通過接收透射或反射的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并形成圖像。血紅蛋白敏感成像
惡性腫瘤組織通常血供豐富,含氧血紅蛋白和脫氧血紅蛋白濃度較高,對近紅外光吸收更強。通過分析圖像中血管形態和吸光度差異,可輔助判斷病變性質。
二、技術特點
優點:
無創無痛:無需壓迫乳房,適合敏感人群。
無電離輻射:可重復檢查,適用于孕婦、哺乳期女性及年輕女性。
實時成像:操作簡便,檢查快速(約10~15分鐘)。
成本較低:適合基層醫療機構的初步篩查。
局限性:
對微小鈣化灶(如早期乳腺癌標志)不敏感。
受乳腺密度、脂肪含量及個體差異影響較大,可能出現假陽性/假陰性。
無法替代病理活檢,需結合超聲、鉬靶或MRI進一步確診。
三、適應癥與禁忌癥
適應人群:
乳腺增生、乳腺疼痛等良性病變的隨訪。
乳房腫塊或乳頭溢液的初步評估。
乳腺癌高危人群(如家族史)的定期篩查。
不宜接受X線檢查者(如孕婦)。
禁忌癥:
乳房急性炎癥或皮膚破損。
乳房植入假體可能干擾成像(需提前告知醫生)。
四、檢查流程
準備:檢查前清潔乳房,避免涂抹乳液或粉末。
體位:患者取坐位或臥位,充分暴露雙側乳房。
掃描:探頭以不同角度照射乳房,采集透射光信號。
成像分析:系統生成灰度或偽彩圖像,醫生根據血管形態、吸光區分布等判斷異常。
報告:結果分為正常、可疑或異常,需進一步檢查者建議超聲或鉬靶。
五、與其他檢查方法的對比
檢查方式 | 原理 | 優勢 | 不足 |
---|---|---|---|
紅外乳腺檢查 | 近紅外光透照 | 無創、無輻射、快速 | 分辨率低,易受組織密度影響 |
乳腺超聲 | 高頻聲波成像 | 分辨囊實性腫塊,無輻射 | 依賴操作者經驗,對鈣化灶不敏感 |
乳腺X線攝影(鉬靶) | X線透射 | 檢出微小鈣化灶(早期癌) | 有輻射,壓迫乳房可能不適 |
乳腺MRI | 磁共振成像 | 高靈敏度,多平面成像 | 費用高,需注射造影劑 |
六、臨床應用與發展
篩查價值:作為初篩手段,尤其適用于資源有限地區或年輕女性群體。
輔助診斷:結合臨床觸診和病史,提高乳腺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能力。
技術改進:新型設備結合AI圖像分析,提升診斷準確性;多光譜成像技術可區分不同血紅蛋白狀態,優化病灶識別。
七、注意事項
檢查結果需由專業醫生解讀,避免自行診斷。
紅外檢查陰性但存在癥狀(如腫塊)者,仍需進一步檢查。
定期乳腺自查和臨床體檢不可替代影像學篩查。
紅外乳腺檢查儀為乳腺健康管理提供了便捷的篩查工具,但其診斷效能需結合其他影像學方法綜合評估。對于高風險人群,建議遵循醫生指導選擇個性化篩查方案。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