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圍降價后,找到增量邏輯的耗材市場正走出陰霾。
01
5類耗材接續采購
這些產品不進行最低價聯動
近日,江蘇醫保局發布《江蘇省第七、八輪醫用耗材接續采購公告(一)》,將開展腔鏡吻合器、神經專用彈簧圈、超聲刀頭、真空采血管以及骨科創傷類耗材接續采購。
本輪接續采購周期為2年。資質申報時間為2025年5月19日-27日17:00。
品種分類及原中選價格情況如下:
中選規則方面,此次骨科的接骨板、髓內釘兩類耗材未明確最低價聯動的報價要求。江蘇省原中選企業的報價,不高于同一系統本企業江蘇省原中選價格,擬中選;江蘇省原非中選企業的報價,不高于同一系統江蘇省原中選加權平均價,擬中選。
不過腔鏡吻合器、神經專用彈簧圈、超聲刀頭、真空采血管、可單獨使用的螺釘、矯形板等耗材仍有最低價聯動的限制,報價不得高于該產品在各省集采中的最低中選價,以及各省掛網最低價。
意向采購量分配方面,對報價更低的企業有一定采購量傾斜。
截至目前,江蘇省共完成了10輪耗材帶量采購,集采產品涉及心內科、骨科、普外科、眼科、神經外科、檢驗等多領域。其中,骨科鎖定加壓接骨板系統、普通接骨板系統此前的平均降幅分別為74%和73.58%,髓內釘系統平均降幅69.22%。
作為最早被納入集采的耗材之一,骨科耗材經歷起起落落之后,耗材價格趨于穩定,在接續采購中,“量”和“價”的置換更為合理,骨科耗材市場正從低價陰霾中逐漸走向新的階段。
02
后集采時代
骨科企業走出陰霾
集采常態化背景下,耗材企業紛紛調整打法,尋找擺脫困境的新路。
2025年一季度,較早受到集采沖擊的骨科領域迎來了開門紅。經歷了連續衰退后,骨科領域市場價格及產品毛利趨于穩定,同時,企業的前期布局和革新似乎也初步拿到了好結果。
今年一季度,凱利泰營收2.65億元,同比增長7.56%;歸母凈利潤約2176萬元,同比增長100.03%。業績增長主要得益于椎體微創業務營業收入和毛利率的增長。
椎體微創業務為凱利泰主要盈利來源,此前受集采影響較大。去年各類相關集采已全部執行,銷售單價和毛利率經歷了連續下降后終于進入了穩定期。
受集采影響,2024年春立醫療營收和凈利潤經歷了較大幅度的下滑。不過,今年一季度,春立醫療止住了頹勢,并實現小幅增長。其中營收2.30億元,同比增長3.60%;歸母凈利潤5807萬元,同比增長5.20%。
對于今年的小幅回升,春立醫療未對具體原因做更多披露。不過該公司此前表示,面對新形勢,一方面仍將深耕骨科賽道業務,另一方面也會不斷拓展產品線,朝著多元化方向邁進。截至目前,春立醫療已布局了多孔鉭、鎂合金、PEEK 等新材料的研發,并推進手術機器人、運動醫學、PRP、口腔等新管線的產品研發。
開拓新業務已經成為諸多骨科企業的“救命稻草”。
大博醫療今年一季度營收5.50億元,同比增長28.8%;歸母凈利潤1.03億元,同比增長67.04%。此前,大博醫療調整了經營策略,推進骨科產品線逐步回升,同時也在繼續大力拓展非骨科耗材品類業務,去年微創外科、齒科、神經外科等產品線均實現較好增長。
今年一季度,三友醫療扭虧為盈,營收1.16億元,同比增長34.72%;歸母凈利潤1282萬元,去年同期虧損209萬元。超聲骨刀收入的增長以及海外業務收入的增加使得三友醫療今年獲得了不錯的業績表現。
2024年,三友醫療通過增資擴股控股了法國骨科上市公司Implanet公司,開拓國際高端骨科市場。
除了新業務開拓外,降本增效也在持續進行中。
威高骨科今年一季度營收下滑的同時,凈利潤卻實現較高增長。其中營收2.90億元,同比下降16.59%;歸母凈利潤約5179萬元,同比增長48.37%。經過銷售模式整合,威高骨科銷售費用下降,同時精細化管理帶來經營效率提升等,使得凈利潤實現增加。
骨科市場的變遷可以看作是國內醫療器械市場的一個縮影。集采的巨石砸向水面后,器械市場的震蕩由強漸弱,新的商業發展圖景已徐徐展開。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