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京津冀協同走深走實,一座生物醫藥新高地——國際生物醫藥園正在“華北藥都”石家莊高新區崛起。在這里,企業初創期研發成本可降低40%,成果轉化周期縮短30%。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京津企業和科創人才被吸引到這里,形成了“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協同創新格局,也推動了京津冀生物醫藥產業鏈深度融合。
三地協同發展
生物醫藥產業深度融合
北京富瑪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腸道微生態治療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24年3月,該企業正式落戶石家莊市國際生物醫藥園,成為京津冀生物醫藥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
該公司董事長張家樹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落地河北之前,公司在北京已與十余家醫院開展醫療服務合作。“落地河北后,我們又和當地20多家醫院開展了合作,銷售額增加了15%-20%。”入駐園區僅半年多,該公司就建成了全國首個由政府審批的“人體腸道微生物功能開發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和醫學檢驗實驗室,為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等多家三甲醫院提供菌群檢測分析和菌群移植技術。
“石家莊擁有深厚的產業積淀,依托完備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加上園區的專項政策支持,可實現從研發、中試到產業化無縫銜接。”這正是張家樹在京冀兩地布局產業的考量。目前,富瑪特已完成京冀兩地協同產業布局。接下來,公司還計劃在天津打造區域研發中心和腸菌庫,為當地醫院提供菌群移植技術。“那邊還有十幾家治療孤獨癥的康復機構,也希望引入我們的技術。”張家樹說。
早在2023年,河北納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徐蘭舉就帶著團隊入駐石家莊市國際生物醫藥園。他是石家莊人,博士畢業于天津南開大學。和張家樹一樣,也是看中了石家莊良好的產業基礎和政策支持,在2013年選擇回家鄉創業。
徐蘭舉坦言,從研發實力來說,北京聚集了很多高校和國家級科研院所的頂級人才,實力最強,石家莊作為“藥都”,產業比較聚集,而天津作為其母校所在城市,也為其團隊輸送了不少研發人才。于是,公司便充分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優勢,在北京、天津解決“卡脖子”的研發難題,在石家莊側重轉化。
政策帶來化學反應
吸引京津冀科創企業與人才
在徐蘭舉眼中,石家莊的吸引力還源于“政策與人才的化學反應”。他坦言,剛準備創業時,不少人建議他去南方,彼時,河北的營商環境和政策不如一些南方大城市。但近三年來,他明顯感覺河北的營商環境進步了很多,“無論是相關材料成本還是政策支持,對我們這種創業企業越發有利了。”
得益于園區的支持,徐蘭舉的團隊入駐園區后實現了輕資產運營,無需自建廠房,也不用購置實驗設備。“我們直接用園區的共享實驗室,雖然是收費使用,但這個費用很低。此外,園區甚至還能幫我們帶來投資。”
人才是第一資源,對科創企業而言更是如此。讓徐蘭舉安心的是,得益于石家莊出臺的“15條人才新政”,公司招人容易多了,還吸引到很多高學歷人才。他的團隊也從十幾人的規模發展至50人,其中超過一半是研發人員,主要來自南開大學等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還有來自北京的科研人才加入。“公司的研究院宋博士是南開畢業的,他放棄了一家大型企業的優厚待遇,甘愿拿著折半的薪水加入我們團隊。”
有了政策支持和人才加入,徐蘭舉在家鄉創業得心應手,他計劃讓公司立足河北輻射全國乃至全球。而對于從北京過來的張家樹而言,兩地協同辦公的挑戰主要是人員管理。為此,他從北京派出博士后楊雪嬌到石家莊帶團隊。作為河北人,楊雪嬌很開心,因為她的上下班通勤時間大大縮短了。
楊雪嬌說,在北京入職時,她已經落戶北京,來到石家莊,當地還提供購房補貼、租房補貼和安家費等獎勵,“真的挺有吸引力的”。2023年11月,石家莊圍繞“引、育、用、留”,出臺涵蓋產才融合發展、創新引才渠道、人才獎勵激勵等六個方面的“15條人才新政”,為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全周期服務。
和徐蘭舉的團隊一樣,楊雪嬌也享受到了園區共享實驗室帶來的便利。她還記得,剛到石家莊時,公司的設備還沒買全,團隊就用上了共享實驗室的設備,包括PCR基因擴增儀、搖床、凝膠成像儀等,順利啟動了在石家莊的研發工作。
助企業降低成本
縮短成果轉化周期
石家莊的生物醫藥產業根基深厚。據了解,華藥集團前身華北制藥廠1958年在石家莊建成投產,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抗生素生產企業,被譽為“共和國的醫藥長子”。此后,隨著多家大制藥廠及與之相配套的工廠和醫藥企業相繼建成,石家莊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逐步擴大。2005年,石家莊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之一。
近年來,為加強生物醫藥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石家莊在高新區規劃建設了總面積2.8萬畝的國際生物醫藥園,構建集研發、孵化、產業化、銷售及配套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京津冀協同發展,為石家莊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重大機遇,石家莊市國際生物醫藥園管委會副主任高健介紹,2023年5月以來,園區共招引生物醫藥項目151個,包括科興生物、華大基因、古巴生物醫藥技術集團等。
說起園區招引生物醫藥項目的優勢。高健說,這里的土地價格優厚,對于比較好的項目,園區還提供配套的投資和資金支持。“此外,我們還組織了專家團隊,對于企業遇到的技術問題、審批難題,會積極提供幫助,努力幫企業縮短審批時間。對于產業鏈的上下游協同,我們也會協助對接,為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根據產業發展需求,我們還會牽頭謀劃項目,并招引對此感興趣的企業開展合作。”
走進石家莊市國際生物醫藥園的中央創新區1800平方米的共享實驗室里,精密儀器高效運轉,滿足了企業的研發需求。高健自豪地表示,這種輕資產創新模式吸引了15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及科研機構入駐。“此外,我們還引進了國家藥監局特藥檢查中心,這是全國唯一專注于特殊藥品的監管服務平臺。2025年4月,該中心組織國家藥監局藥審專家與8家企業面對面問診,大大降低了企業研發偏差和風險。”
數據顯示,2023年,石家莊生物醫藥產業營業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2024年達到了1257.2億元,同比增長10.7%;2024年石家莊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營業收入581.2億元,占全市的46.2%。
“未來,園區還將吸引更多有實力的企業和人才加入,并繼續優化創新服務生態體系,不斷提升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水平。今年我們將著力打造細胞與基因技術、特色原料藥、特殊藥品三個特色產業園,不斷擦亮‘中國好藥·石家莊造’的產業品牌。”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