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角膜曲率計是一種用于測量人眼角膜前表面(主要是中央區域約3mm直徑范圍)曲率半徑和屈光力的眼科儀器。它是視光學和眼科學中基礎且重要的檢查設備。
核心功能:
測量角膜曲率半徑: 以毫米為單位,表示角膜中央區域的彎曲程度。曲率半徑越小,表示角膜越陡峭;越大,表示角膜越平坦。
計算角膜屈光力: 將曲率半徑轉換為屈光度,單位為“屈光度”。這反映了角膜本身對光線的聚焦能力,是構成眼睛總屈光力的主要部分(約占三分之二)。
判斷角膜散光: 測量角膜不同子午線(通常是最陡峭和最平坦的兩條相互垂直的子午線)上的曲率差異,從而確定角膜散光的度數(差值)和軸向(最陡峭子午線的方向)。
評估角膜形態: 提供關于角膜是否規則(如圓錐角膜早期篩查)、是否對稱的初步信息。
工作原理 (基本原理):
基于鏡面反射原理或雙像系統。
儀器向角膜投射一個特定大小、已知距離的物像(通常是環形光標或十字光標)。
角膜作為凸面鏡,會反射并成像這個物像。
測量反射像的大小。
根據物像大小、反射像大小以及物像到角膜的距離,利用光學公式(通常是簡化公式)計算出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徑。
再利用公式將曲率半徑轉換為角膜屈光力。
主要類型:
自動化程度高。患者注視儀器內的固視目標,儀器自動完成對焦、測量和計算。
操作簡便快捷,結果直接顯示或打印。
通常也能測量角膜直徑。
現代驗光組合臺通常集成自動角膜曲率計。
需要操作者手動調整儀器,對齊光標,讀取測量環重合或達到特定狀態。
操作者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經驗。
通常只能測量角膜中央固定區域(如3mm)兩個主子午線的曲率。
手動角膜曲率計:
自動角膜曲率計:
帶角膜地形圖功能的曲率計: 一些更先進的角膜地形圖儀也內置或整合了角膜曲率計的功能,并能提供更全面的角膜表面數據。
臨床應用:
圓錐角膜篩查與監測: 角膜曲率異常增高(陡峭)、兩條主子午線曲率差異過大(高度散光)或不對稱是圓錐角膜的重要早期指征。定期監測曲率變化有助于評估病情進展。
角膜塑形鏡 (OK鏡) 驗配與效果評估: 驗配前測量基線曲率,佩戴后定期測量以評估塑形效果和鏡片適配性。
評估角膜手術后狀態: 如角膜移植術后、屈光手術后等,觀察角膜曲率的變化。
干眼癥評估: 有時角膜表面不規則(反映在曲率測量值波動或不穩定)可能與干眼相關。
術前檢查: 評估角膜曲率和散光是LASIK、PRK、ICL等手術術前檢查的必備項目,用于手術設計(如切削量、散光矯正軸向)。
人工晶狀體 (IOL) 度數計算: 在白內障手術和屈光性晶體置換手術中,精確的角膜曲率測量(結合眼軸長度)對于計算植入的人工晶狀體度數至關重要。誤差是導致術后屈光不正的主要原因之一。
硬性隱形眼鏡 (RGP) 驗配: 提供基礎曲率選擇的關鍵依據。
軟性隱形眼鏡驗配: 評估基弧的匹配度(雖然重要性不如RGP)。
框架眼鏡處方: 輔助判斷散光來源(角膜源性還是晶狀體源性),對于高度散光或特殊病例有參考價值。
驗光配鏡:
屈光手術:
眼科診斷:
接觸鏡隨訪: 監測長期佩戴接觸鏡對角膜曲率的影響。
測量結果解讀:
角膜散光度數: K2 - K1 (單位:屈光度 D)。
散光軸向: 陡峭子午線 (K2) 的方向(單位:度 °,范圍0-180°)。
毫米: 直接表示曲率半徑 (mm)。
屈光度: 更常用,表示角膜屈光力 (D)。轉換公式通常是:屈光度 (D) = (337.5) / 曲率半徑 (mm)。這個337.5是一個經驗值(折射率系數)。
K1 / Flat K: 較平坦子午線的曲率值(曲率半徑較大,屈光力較小)。
K2 / Steep K: 較陡峭子午線的曲率值(曲率半徑較小,屈光力較大)。
K值: 通常報告兩個主子午線的測量值:
曲率單位:
散光:
平均值 (Avg K / Mean K): (K1 + K2) / 2,常用于IOL計算等。
角膜散光類型: 根據陡峭軸方向判斷(順規、逆規、斜軸)。
e值 (偏心率): 一些高級曲率計/地形圖儀會報告,描述角膜從中心到周邊變平坦的速率(非球面性)。
正常參考范圍 (成年人):
平均曲率半徑: 約 7.7 - 7.8 mm (水平) / 7.6 - 7.7 mm (垂直)。
平均屈光力: 約 43.00 - 44.00 D (存在個體差異和種族差異)。
角膜散光: 大多數人存在0.50D - 1.00D的生理性角膜散光,通常為順規散光(陡峭軸在90°附近)。
優點:
操作相對簡單快速(尤其自動型)。
無創、無痛。
成本相對較低(基礎型號)。
提供角膜中央光學區關鍵的屈光參數。
是許多眼科常規檢查和操作(如驗光、白內障術前檢查)的基礎項目。
局限性:
主要測量角膜中央小范圍(約3mm直徑),無法反映角膜周邊區域的曲率變化。
假設角膜是規則對稱的橢球面或球柱面,對于不規則角膜(如圓錐角膜、術后角膜、疤痕)的測量準確性和信息量有限。
無法測量角膜后表面的曲率(后表面散光無法得知)。
測量結果可能受淚膜穩定性、患者固視配合度、操作者技術等因素影響。
與角膜地形圖的區別:
角膜曲率計提供的是角膜中央有限點的點測量數據(主要是兩條主子午線)。
角膜地形圖提供的是角膜表面成千上萬個點的曲率和高度數據,形成彩色編碼的“地形圖”,能全面、直觀地展示整個角膜表面的形態、規則性、對稱性以及周邊區域的狀況,對檢測早期圓錐角膜、不規則散光等更具優勢。
角膜曲率計是更基礎、更快捷的篩查工具,角膜地形圖則提供更全面、更精細的分析。兩者互補。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