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形勢嚴峻。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2024年排放差距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創歷史新高。各國必須采取緊急行動,減少排放,防止溫度災難性上升,避免氣候變化對人類和地球造成破壞性影響。
醫院是各國的能耗大戶,也是「排碳大戶」。據統計,全球醫院能耗量在公立機構中都名列前茅,美國醫院的能耗在所有建筑中排名第二,中國醫院的建筑能耗是一般公共建筑能耗的1.6-2倍,一些綜合醫院建筑的能耗值甚至達到重點用能建筑標準的4.6倍;在碳排放方面,全球醫療部門的平均排碳量為4.4%,高于飛機和輪船的碳排放,后者的碳排放量不到3%。
因此,業內普遍認為,粗放式能源管理辦法和低層次的技術手段,已經不適應當前醫院節能減排的需求,而深挖節能技術潛力、精細化管理運行細節,才是醫院能耗管理的正解。由此開始探索更綠色的醫院建設和運行管理。2003年,美國提出全球首個針對醫療建筑可量化的綠色設計與評價標準;2010年開始,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將推廣綠色醫療作為重點工作之一,并在我國重點扶持相關項目。
目前,綠色醫院建設已成為現代醫院建設的大趨勢。不過,綠色醫院涵蓋的內容范圍廣泛,目前國內外尚無統一定義。業內對綠色醫院比較普遍的提法有三個方面,即綠色醫院建筑與環境、綠色醫療和綠色管理。
現階段,國內綠色醫院發展現狀如何?還有哪些難題有待解決?
「摸著石頭過河」
綠色醫院理念在中國已發展了近30年。國內「綠色醫院」概念最早產生于1997年,彼時國內學者就醫院的發展方向提出「綠色醫院」。不過,這一階段主要討論醫院建成后與人的關系,沒有涉及到醫院建筑在其整個壽命周期內對環境的影響。
國內綠色醫院的發展真正開始于本世紀初,為了推進綠色醫院的建設與發展,國家相關部委印發實施了綠色醫院建筑評價標準;加強節能宣傳,改進醫療廢物處理辦法,推廣電子病歷,將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指標納入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積極組織創建節約型的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等。
綠色醫院建設在此之后也取得了更多進展。2015 年 12 月,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綠色醫院建筑評價標準》(GB/T51153- 2015),就綠色醫院建筑提出了具體的技術評價指標;2020 年 2 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發布《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加強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實現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 無害化;2021 年 5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同樣要求逐步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次年,該指標被列入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中...
杜艷云指出,「回看綠色醫院在國內的發展歷程,我們已經見證了綠色醫院建設在醫院建筑、醫療廢物、能源管理和患者服務方面取得很多進步。但綠色醫院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并不像想象中那樣理想化,在實際建設和運行過程中總會遇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從建設歷程看,我認為,目前綠色醫院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各個醫院其實還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石禮忠的觀點也類似,他同樣認為,綠色醫院建設雖然已經作為各家醫院的日常性工作推進,但是要明確這一工作還處于早期探索階段,沒有哪家醫院已經建成了綠色醫院。各家醫院都是在探索建設的過程中解決問題,不斷尋找更優方法。
在杜艷云看來,接下來,醫院還會逐步探索更節能、更環保、更綠色、更人文、更安全的方法,「每家醫院都在一點一點尋找突破口,不過真正有價值的解決方案都要經歷一個過程,需要經過反復驗證」。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自2022年開始實施綠色醫院項目。通過政策倡導、國際交流、調查研究等工作,項目提升了中國衛生健康行業對綠色發展的認識,發現了一批國內外良好實踐,促進了《中國綠色醫院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指導下,從2024年開始,健康界持續開展面向全國醫療機構征集的綠色醫院建設實踐案例征集工作。據了解,2024年的工作是以2023年調研報告發現的相關指標為基礎,由此篩選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引領性的綠色醫院建設典型案例。
2024年8月,歷經月余時間,項目組共征集到有效案例133份,其中綠色設施及環境主題60份,綠色管理主題42份,綠色醫療主題31份。案例覆蓋醫院87家,分布在全國24個省市。經專家委員會研讀與審閱,以案例實施的必要性與先進性、可行性與創新性、有效性與廣泛性為核心參考,共遴選出60份精選案。
為全面展示各醫療機構在綠色醫院建設的亮點經驗,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項目組擇優收錄了30個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引領性的綠色醫院建設典型案例,匯編成冊,即《醫路綠航·2024綠色醫院建設實踐案例精選》。案例集覆蓋了綠色建筑設計、節能改造與能源管理、醫療廢物處理、綠色采購等多個維度,揭示了在綠色醫院建設進程中所蘊含的前沿理念與實踐經驗,全方位展現了綠色醫院建設的創新舉措與亮點做法。
如何解決現存問題?
中國綠色醫院的建設與發展雖已取得一定成效,不過,也有業內專家提醒,國內仍存在著認識不足、行業規范和管理經驗缺乏、重建筑設施輕日常運行管理等問題。
石禮忠對健康界表示,中國綠色醫院建設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不足,比方說不系統、缺乏標準化、執行力度不夠、宣傳不到位、觀念和重視程度不夠等問題。
「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是綠色醫院的評價標準并非強制性要求,更像是一種引導性的規范和倡議。缺乏約束性和強制性,可能會出現未嚴格執行、浮于表面等問題;其次是沒有統一的標準,目前,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尚未推行統一標準,各醫院在實施過程中依據自身對綠色醫院理念的重視、認識、接受程度以及自身條件選擇推進。由于每家醫院對綠色的理解不同,在執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家醫院各干各的,執行情況良莠不齊;三是宣發不到位,很多發布的標準在業內的宣傳和推廣力度不足,影響力有限,無法觸及更多受眾;四是存在系統性問題,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可能存在產品不成體系、不標準化的問題。而且政府的監督不到位,甚至可能出現產品魚龍混雜的局面。」
杜艷云則指出,首要的問題是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省、地市的專家學者,都是建立在自己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國家的文件進行解讀,若在解讀過程中再缺少專業、有針對性的指導,就會很大程度上限制和阻礙綠色醫院建設的前進和發展。而且政策指南比較寬泛,難以具體操作和落地,真正實施過程中效果不盡人意;其次,產品類型繁多復雜,新技術、新材料的更新過快,經常會出現生產材料跟不上施工現場進度、出廠構件滿足不了現場需求、新材料現場管控不到位的情況。
針對以上問題,石禮忠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一是政府大力提倡,甚至將倡議變為硬性規定,與考核和評級指標掛鉤,加強引導,增加執行力度;二是更新標準,圈定范圍,并非制定完全統一的標準,在充分發揮各自醫院能動性的基礎上為建設綠色醫院提供參考框架;三是需要政府加強市場監管,打擊以次充好、渾水摸魚的廠家,維護市場良好秩序;行業協會也要通過開展學術交流加強推廣和宣傳,促進產業發展;醫院管理者需要具備綠色醫院的認識和能力,并主動實踐好這一理念。
杜艷云坦言,綠色醫院確實是公立醫院非常值得推進的項目,但是需要更具體詳細的規范引導落地實施。還需要政策支持,當地主管部門、業主方和施工單位共同協作推進。
另一名從業人士對健康界表示,綠色醫院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涉及到規劃、設計、建筑及新技術、新能源、新設備、新材料的應用,醫院的管理運行及效果評價等多個環節。需要制定好綠色計劃,各方共同努力,分步實施,有計劃、有節奏地推進。此外,還要注意避免綠色醫院概念在認識上的誤區。比如說,存在追求綠色高標準,可望而不可及;玩概念,把醫院的一切都貼上綠標;追求眼前利益,不考慮長期可持續發展,認為建設綠色醫院會多花錢而敷衍了事。
「要明白,綠色醫院建設的關鍵在于抓住生態、節能、環保、安全、高效等綠色本質,真正做出成效,為醫院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為患者和醫護人員提供更舒適的環境,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這位從業人士表示。
據介紹,為了深化貫徹綠色醫院的相關理念進一步落地實施,2025年,健康界將系統開展一系列工作,詳情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共同為譜寫綠色醫院建設新篇章攜手共進!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