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于3月9日在北京舉行,民政部部長陸治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就民政、就業和社會保障、住房、衛生健康等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與衛生健康有關的問題如下:
1.?。玻埃玻茨曛袊用竦念A期壽命已經達到了79歲
2. 要持續深入地開展體重管理和慢性病防控
3. 基層一線醫務人員超過500萬人
4.?。梗埃ヒ陨系拇逍l生室都已納入醫保報銷定點范圍
5. 今年實現90%以上的縣域醫共體達到緊密型標準
6. 全國98%的縣醫院已經設置了兒科
7.?。翟拢比涨巴苿尤珖y一使用12356心理援助熱線
/01/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建設現狀
2019年,國家衛健委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雷海潮指出,從2023年年底開始,國家衛健委等10部門共同發文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截止2024年8月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數量已經發展到2171個。數據顯示,92%的縣級醫院已達到二級以上醫院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基層首診是落實分級診療制度的關鍵,而要實現首診在基層,必須大力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高居民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信任度。為此,各地因地制宜推動上級醫院人員、技術、服務、管理下沉基層,讓基層有能力解決常見病、多發病。
為了精準對接基層需求,例如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醫療集團建立"科幫院"幫扶工作機制,平定縣人民醫院10個臨床科室和10家鄉鎮衛生院深入對接,通過下鄉指導、坐診、查房、授課等方式,運用遠程醫療系統的遠程會診、遠程閱片等功能,多渠道提升基層整體醫療服務能力。此外,平定縣人民醫院護理業務中心選派10名護理管理者分別對接10家鄉鎮衛生院,以分片包點形式,深入開展優質護理基層行工作。
建設模式不斷創新:
"縣管鄉用"模式:由縣級醫院牽頭,整合鄉鎮衛生院資源,實行人、財、物統一管理。
"醫聯體"模式:由城市三級醫院牽頭,與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組建醫聯體,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遠程醫療、在線咨詢等服務,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
/02/今年實現90%以上的縣域醫共體達到緊密型標準
會議強調:下一步,我們在醫療衛生強基工程方面主要是從基層、基礎和基本三個方面進行謀劃。第一方面是強基層,第二方面是固基礎,第三方面是?;?,將中央部署的醫療衛生強基工程進行細化和實化。
在強基層方面,今年要進一步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現90%以上的縣域達到緊密型標準,到2027年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基本實現全覆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就是指在縣域范圍內把縣、鄉、村三級的資源和服務聯系起來,縣醫院要發揮好牽頭和帶動的作用,支持基層。現在看到一些地方已經實現了在鄉村檢查,在縣醫院集中診斷,結果相互認同。這樣既提升了診療服務的質量,也節省了患者的時間。這方面的工作我們要繼續推進。
在固基礎方面,要進一步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我們提出來三級醫院要去幫扶二級醫院,二級醫院要去帶動一級、帶動基層。在鄉鎮一級,都要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人員,由上級醫院來派駐,為居民提供長期的有質量保障的醫療服務。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基層的信息化能力,應用人工智能輔助技術,提升基層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條件。另外,我們也會督促指導各地進一步提升和更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備設施水平,優化改善看病就診的條件。
-
/03/AI賦能基層醫療與資源下沉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AI+醫藥"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人工智能+"板塊,首次提出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
AI賦能醫聯體新格局:
優化區域醫療資源配置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任務,在推動基層診斷技術方面,離不開信息化手段的支撐,AI與遠程技術的應用,賦能醫聯體實現廣泛覆蓋,為基層診斷技術的普及提供了新途徑。
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提出了加強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落實分級診療、推動AI+醫療落地基層等方面的建議。隨著AI的出現,科技發展很快,很多醫院引入了DeepSeek大模型,我們的鄉村醫生也可以使用。"他認為,如果把AI醫生配置到診所里面,診所的診病能力能提升很多。在此之前,多地已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研發和應用。
3月6日,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江蘇省縣域醫共體信息化建設技術指南》和《江蘇省縣域醫共體信息化建設共享數據標準》的通知,對全省縣域醫共體信息化建設技術要求和數據標準進行規范統一,標志著江蘇省縣域醫共體信息化、標準化發展的又一里程碑。
2024年6月,安徽省實施"智醫助理"工程,為基層醫療機構配備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該系統可提供智能問診、輔助診斷、治療方案推薦等功能,有效提升了基層醫生的診療能力。據統計,使用該系統的基層醫療機構診斷準確率平均提升15%。
-
/04/企業市場機遇與挑戰
如今,在仿制藥和中成藥市場競爭激勵,城市醫院存量飽和的基礎下,基層醫療機構藥品需求增加,企業轉向基層市場尋求增長。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強調"三統一",即統一管理、統一目錄、統一采購,這意味著醫共體牽頭單位通常擁有采購品種的決策權。企業可以與牽頭醫院建立深度合作,獲得廣大縣域市場,例如國內某企業通過助力"千縣工程"建設,為縣域醫院提供影像診斷一體化解決方案,成功覆蓋全國超1000家三甲醫院。同時,針對醫共體統一目錄要求,企業可以優先將核心產品納入牽頭醫院采購范圍。此外,與縣域醫共體合作開展學術推廣、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用藥指導等。
慢性病用藥市場潛力巨大:
隨著醫共體建設的推進,縣域內醫療資源得到整合與優化,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慢性病用藥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特別是在縣域和基層市場。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口服降糖藥、降壓藥和降脂藥市場規模達到723億元人民幣,且保持較快增長。在分級診療政策推動下,縣域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慢性病用藥的重要渠道。
針對慢性病患者的需求,醫藥企業可以加大新藥研發力度,開發更多適合基層使用的藥品。此外,通過提供遠程醫療、健康管理等服務,提升患者的用藥體驗。例如某藥企針對基層醫療機構用藥特點,開發了一系列價格低廉、療效確切的常用藥,并通過與縣域醫共體合作開展學術推廣,迅速打開了基層市場。
-
/05/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注重人才培育
2025年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強調完善鄉村人才培育和發展機制。提升涉農職業教育水平,鼓勵職業學校與農業企業等組建產教聯合體。扎實推進"三支一扶"計劃、科技特派員、特崗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深入實施鄉村巾幗追夢人計劃和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支持科技小院扎根農村助農惠農。繼續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鼓勵和引導城市人才服務鄉村,健全評聘激勵機制。
例如,河南省新安縣通過與高校合作,為鎮村衛生院(室)培養醫學專業人才,破解鄉村醫生"老齡化"問題。
廣西提出整合醫共體成員單位編制資源,探索建立"人才編制池",優先引進急需緊缺人才用于基層一線。同時,完善薪酬制度改革,建立適應醫共體建設的績效保障和激勵機制。
重慶市提出"縣聘鄉用"和"鄉聘村用"改革,鄉鎮衛生院采用余編招錄或編外聘用方式,招聘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人員到村衛生室工作。此外,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通過定期巡診、派駐人員等方式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供給。
-
/06/基層醫療服務-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未來展望
AI賦能醫聯體新格局: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不斷發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將插上科技的翅膀,實現醫療服務的智能化、精準化。例如,通過遠程醫療系統,醫生可以實時監測患者的健康數據,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利用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技術,提高疾病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
人才培養與引進:強調人才是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未來將加大對基層醫務人員的培養力度,通過開展業務培訓、學術交流、進修學習等方式,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同時,積極引進高層次醫療人才,充實醫共體的人才隊伍,為縣域醫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健康服務拓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將從單純的疾病治療向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轉變,涵蓋疾病預防、健康體檢、康復護理、健康管理等多個領域。通過建立居民健康檔案,開展個性化的健康干預措施,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和健康水平,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